[发明专利]一种油壶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4378.2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7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陆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光华 |
主分类号: | A47J47/01 | 分类号: | A47J4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468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日常用品,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可以防止倒油时滴油回流而玷污壶体的油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油壶品种繁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油壶时总存在一个缺点:要经常刮壶嘴,否则剩余的“滴油”会顺着壶嘴外边往回流下来污染壶体。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截“滴油”回流的油壶,让大家生活得更加称心和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带有能截“滴油”回流装置的油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壶,由壶体、壶盖、壶把手、壶嘴组成,壶盖位于壶口上,壶体内部形成空腔结构,壶把手和壶嘴分别设于壶体两侧,油壶设有滴油回收管、漏斗截流口组成的回油装置,漏斗截流口设置在壶嘴口的下方1~2cm处的外壁,滴油回收管与漏斗截流口相连通,滴油回收管倾斜设置,其由漏斗截流口起向下倾斜,穿过壶嘴内腔到达壶体内腔。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油壶倾斜倒油时,剩余的“滴油”会顺着壶嘴口外壁流到漏斗截流口,然后顺着滴油回收管流入壶体内,滴油回收管倾斜设置可以保证油顺利的流入壶体内。
进一步,所述的油壶壶嘴口上设有壶嘴盖,壶嘴盖一处与壶嘴口后部相连,壶嘴盖由壶嘴口后部向其前部延伸至壶嘴口前部的正上方或者上前方,壶嘴盖后部有通过接线连的坠砣,坠砣位于壶嘴口下方。这样的结构形成了自动开合壶嘴盖装置,在倒油时可省去用手开合壶嘴盖的麻烦,既方便又卫生。
进一步,所述的滴油回收管的长度大于壶体圆周半径但小于壶体圆周直径,这样的长度构造保证了油壶盛油量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实用,很好地解决以往油壶存在的“滴油”回流而沾污壶体的问题,并减少了油的浪费,值得厂家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截流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壶体,2为壶盖,3为壶把手,4为壶嘴,5为滴油回收管,6为漏斗截流口,7为坠砣,8为壶嘴盖,9为壶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油壶,由壶体1、壶盖2、壶把手3、壶嘴4组成,壶盖2位于壶口上,壶体1内部形成空腔结构,壶把手3和壶嘴4分别设于壶体1两侧,油壶设有滴油回收管5、漏斗截流口6组成的回油装置,漏斗截流口6设置在壶嘴口9的下方1~2cm处的外壁,滴油回收管5与漏斗截流口6相连通,滴油回收管5倾斜设置,其由漏斗截流口6起向下倾斜,穿过壶嘴4内腔到达壶体1内腔。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油壶倾斜倒油时,剩余的“滴油”会顺着壶嘴口9外壁流到漏斗截流口6,然后顺着滴油回收管5流入壶体1内,滴油回收管5倾斜设置可以保证油顺利的流入壶体1内。
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壶嘴口9上设有壶嘴盖8,壶嘴盖8一处与壶嘴口9后部相连,壶嘴盖8由壶嘴口9后部向其前部延伸至壶嘴口9前部的正上方或者上前方,壶嘴盖8后部有通过接线连的坠砣7,坠砣7位于壶嘴口9下方,在倒油时通过这个坠砣7拉动壶嘴盖8进行自动开合,免去用手开合壶嘴盖8的麻烦,既方便有卫生。
实施例3:如图1、2所示,与实施例2相同,不同的是滴油回收管5的长度大于壶体1圆周半径但小于壶体1圆周直径,这样的长度构造保证了油壶里的油不会从滴油回收管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光华,未经陆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4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