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啶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3351.1 | 申请日: | 201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路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恒润源通果蔬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1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啶氧菌酯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领域的复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啶氧菌酯与啶酰菌胺,该复配对于多种病害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
背景技术
啶氧菌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防治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三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啶氧菌酯一旦被叶片吸收,就会在木质部中移动,随水流在运输系统中流动;它也在叶片表面的气相中流动并随着从气相中吸收进入叶片后又在木质部中流动。无雨条件下用啶氧菌酯[250g(a.i.)/hm2]喷雾处理的作物和将同样喷雾处理后2h的作物暴露于降雨量为10mm、长达l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对大麦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是一致的。由于啶氧菌酯的内吸活性和熏蒸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分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因此啶氧菌酯具有良好的治疗活性。
啶酰菌胺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烟酰胺类杀菌剂。属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抑制剂,对孢子的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力,并且啶酰菌胺与其他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啶酰菌胺对于白粉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由于近年来来气候较为反常,天气变化过快,导致农作物病害严重,过多的施药是多种杀菌剂产生抗性,基于这种情况,发明一种具有增效作用并且延缓抗性出现的杀菌剂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包含有效成分啶氧菌酯和啶酰菌胺。用于防治白粉菌、灰霉病、水稻稻瘟病以及各种腐烂病等病害。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啶氧菌酯与啶酰菌胺的质量比为1~80:80~1。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特征在于,经毒力试验测定,有效成分啶氧菌酯与啶酰菌胺的质量优选比为1~50:50:1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制备的机型包括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等剂型。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中啶氧菌酯和啶酰菌胺总质量含量为1%~80%,优选比为10%~60%。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延缓病害对于杀菌剂抗性的产生。同时兼具预防和保护作用,啶氧菌酯在施药之后能够产生明显的增产作用。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适用于多种农作物上的白粉病、灰霉病、水稻稻瘟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一下以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的农药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一些单剂使用中的一些较为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业进行复配之后通常会出现三种作用类型,即拮抗作用、相加作用和增效作用。但是具体为何种作用类型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方可得知。
本发明以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啶氧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啶酰菌胺进行复配,他们质检组合对于一些病害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得简单相加。下面通过生测试验加以说明。
啶氧菌酯与啶酰菌胺不同配比联合毒力测定
一、试验对象: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
本试验采用盆栽法,选择水稻感染稻瘟病种子,催芽后每盆播种20粒,生长至三叶一心期,选择长势一致的水稻苗编号备用。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湿润,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备用。每处理5盆,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为空白对照。药剂处理24h之后用喷雾机在水稻叶片上均匀喷洒接种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置方法如下:将稻瘟病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至产生大量孢子,用无菌水洗下孢子,过滤后制成浓度为1x105个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后黑暗保湿(相对湿度100%,温度25~26℃),24小时候光照保湿培养(湿度维持在90%左右),接种7d后取出。统计每株水稻叶片(第1、2、3叶)上的病斑数并进行分级记载,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稻瘟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出现褐点病斑;
3级:出现典型的纺锤形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5%以下;
5级:典型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6~25%;
7级:典型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26~50%;
9级:典型病斑,病斑面积占整叶面积50%以上。
表1 药效计算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恒润源通果蔬专业合作社,未经青岛恒润源通果蔬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33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