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3152.0 | 申请日: | 2012-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武绍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绍青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7/00;A61P17/06;A61P3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551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手癣 脚癣 体癣 股癣 以及 牛皮癣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
背景技术
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者是指皮肤增厚,伴有鳞屑或有渗液的皮肤病。如牛皮癣、奶癣等。本节所叙为狭义之癣,系指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病。如鹅掌风、秃疮、紫白癜甩等,虽未以癣命名,但属西医浅部真菌病的范畴。《诸病源候论·癣候》云:“癣病之状,皮肉隐疹如钱文,渐渐增大,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临床上常见的癣病有:发于头部的白秃疮、肥疮,发于手部的鹅掌风,发于足部的脚湿气等。癣病具有长期性、广泛性、传染性的特征,它一直是皮肤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由于生活、起居不慎,外感湿、热、虫、毒,或相互接触传染,感染浅部真菌,诸邪相合,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发于上部者,多兼风邪,而发为白秃疮、肥疮、鹅掌风等;发于下部者,多为湿盛,而发为脚湿气等。风热偏盛者,则多表现为发落起疹、瘙痒脱屑;湿热盛者,则多渗液流滋、瘙痒结痂;郁热化燥,气血失和,肌肤失养,则皮肤肥厚、燥裂、瘙痒。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藓皮10-20、百部5-15、黄连5-10、黄柏10-20、苦参10-20、蛇床子10-20、地肤子15-25、土槿皮10-20、地丁5-15、射干10-20。
所述的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藓皮15、百部10、黄连9、黄柏15、苦参15、蛇床子15、地肤子20、土槿皮15、地丁10、射干15。
上述中药提取后,加入甘油三乙醇胺,乳化制成药膏。
对100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的情况:一个疗程治愈人数96人,治愈率9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抑制细菌、真菌、霉菌的作用,并有止痒、收敛、促进病灶愈合的功效。适用于细菌、真菌、霉菌引起的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手、脚蜕皮、湿疹、皮炎、肛痒、阴痒、痔疮、烧伤、黄水疮、旋耳疮、蚊虫叮咬、痱子、皮肤瘙痒等疾病的人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配方:白藓皮20 g、百部15 g、黄连10 g、黄柏20 g、苦参20 g、蛇床子20 g、地肤子25 g、土槿皮20 g、地丁15 g、射干20 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配方:白藓皮20 g、百部15 g、黄连10 g、黄柏20 g、苦参20 g、蛇床子20 g、地肤子25 g、土槿皮20 g、地丁15 g、射干20 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配方:白藓皮10-20 g、百部5-15 g、黄连5-10 g、黄柏10-20 g、苦参10-20 g、蛇床子10-20 g、地肤子15-25 g、土槿皮10-20 g、地丁5-15 g、射干10-20 g。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手癣、脚癣、体癣、股癣以及牛皮癣的中药,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白藓皮15 g、百部10 g、黄连9 g、黄柏15 g、苦参15 g、蛇床子15 g、地肤子20 g、土槿皮15 g、地丁10 g、射干15 g。
典型病例
丁某,安阳县铜冶镇南铜冶村人,男,38岁,患手癣半年,连续涂抹本发明中药10天治愈。
王某,安阳县铜冶镇南铜冶村人,女,26岁,患脚癣半年,连续涂抹本发明中药14天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绍青,未经武绍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3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