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22731.3 | 申请日: | 2012-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平;杨德寿;蒲少忠;付卫刚;付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磐石生命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2;F24F13/22;E21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险 设施 集中 降温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避险设施配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避险设施内的空气降温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避险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满足避险人员的生存需要,避险设施配备制冷系统为生存室内的空气降温除湿,制冷系统包括避险设施外的防爆空调压缩机和生存室内的蓄冰箱。由于避险设施内空间较大,需要多台制冷装置才能满足降温除湿的需要,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避险设施内的蓄冰箱在避险设施内均匀摆放,以达到避险设施内降温除湿的目的,并使避险设施内的温度和湿度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但是,蓄冰箱在避险设施内的这种均布安装方式,不仅影响到其他系统设备的摆放和安装,并且需要很长的制冷连接管路,管路越长损坏的机率就越大,增加了设备的安装、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避险设施制冷除湿装置在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蓄冰箱位置可灵活安排,可促使避险设施内空气快速循环,空气温度、湿度分布均匀。
本发明提供的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它包括避险设施外的防爆空调压缩机和避险设施内的蓄冰箱,它还包括管路组件、低温空气接口、若干冷凝水排放口和若干可调节出风口,所述管路组件安装在蓄冰箱的一侧,低温空气接口安装在管路组件的一端。所述若干冷凝水排放口安装在管路组件的下侧,管路组件上还开设有若干可调节出风口。
本发明提供的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蓄冰箱的位置可以灵活安排,不会影响其他系统设备的摆放和安装;增设管路组件,加快了避险设施内空气的循环流动,空气温度、湿度分布均匀;增设冷凝水排放口,能够及时排除管路内部凝结的水分;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需要很长的制冷连接管路,降低了设备安装、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集中降温除湿装置时蓄冰箱在避险设施内的摆放及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蓄冰箱在避险设施内的摆放及空气循环示意图。
图中标注:
1.蓄冰箱;2.管路组件;3.冷凝水排放口;4.低温空气接口;5.可调节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它包括避险设施外的防爆空调压缩机和避险设施内的蓄冰箱1,它还包括管路组件2、低温空气接口4、若干冷凝水排放口3和若干可调节出风口5,所述管路组件2安装在蓄冰箱1的一侧,低温空气接口4安装在管路组件2的一端。所述若干冷凝水排放口3安装在管路组件2的下侧,管路组件2上还开设有若干可调节出风口5。
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根据避险设施内的避险人数以及井下的温度环境,确定蓄冰箱的数量,避险设施外防爆空调压缩机输送的空气,经过蓄冰箱后温度降低,低温空气通过低温空气接口接入到管路组件,低温空气流经管路组件后由可调节出风口均匀的排放到避险设施内。管路组件内部凝结的水分,通过冷凝水排放口排出。
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结构简单,相较于现有技术,蓄冰箱的安装位置可以灵活安排,不需要在避险设施内均匀布置,也可以确保空气湿度、温度均匀分布,满足避险人员需要。避险设施集中降温除湿装置,蓄冰箱不会影响其他系统设备的摆放和安装,蓄冰箱安装在避险设施内一侧,不仅美观,增加了空间感,而且,节约了制冷连接管路,制冷连接管路减短,出现损坏的机率降低,相对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所做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磐石生命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磐石生命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27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