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透型螺母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21165.4 | 申请日: | 2012-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1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孝典;森岛健一;伊神英典;浅仓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B37/06 | 分类号: | F16B3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丹***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透 螺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附有油的金属板上时也能获得优异的铆接强度的穿透型螺母。
背景技术
穿透型螺母是一种能利用冲头打入到放置在冲模上的金属板、同时进行开孔和铆接的螺母。其一例子如专利文献1所示。穿透型螺母如图1所示,具有:突出设置在螺母主体1的下表面外周上的外周环状突起2;突出设置在螺母主体1的下表面中央的内周环状突起3;以及形成在该外周环状突起2与内周环状突起3之间的铆接槽4。
当将穿透型螺母打入到放置在冲模5上的金属板6时,由内周环状突起3进行开孔,同时孔的周缘部的金属塑性流动到铆接槽4的内部。由于外周环状突起2的内周面成为顶端侧(下端侧)缩径后的倾斜面,因此穿透型螺母利用流入到铆接槽内部的金属而被铆接固定在金属板6上。
但是,如图2所示,当在金属板6的表面上附着有大量油时,且将穿透型螺母打入金属板6时,油被高压封入在铆接槽4的内部,孔的周缘部的金属就无法流入铆接槽4的内部。其结果,存在着不能获得充分的铆接强度的问题。
穿透型螺母的铆接强度,一般由扭紧力和空转扭矩来评价。扭紧力是指使所铆接的穿透型螺母从金属板上分离所需的力,空转扭矩是指所铆接的穿透型螺母相对于金属板开始空转的扭矩。当金属板的表面附着有大量油时,表现出这样的倾向:扭紧力相比于干燥状态而下降至大约30%,空转扭矩也下降至大约4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25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以往的问题,其提供一种穿透型螺母,该穿透型螺母即使是安装在表面附有大量油的金属板上时也能获得优异的铆接强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的本发明,其提供一种穿透型螺母,该穿透型螺母具有:突出设置在螺母主体的下表面外周上的外周环状突起;突出设置在螺母主体的下表面中央的内周环状突起;以及形成在这些外周环状突起与内周环状突起之间的铆接槽,该穿透型螺母的特点是,在外周环状突起的顶端面,形成有多个深度为0.3~1.0mm的排油用的横槽。
另外,内周环状突起也可形成多个排油用的纵槽。另外,可将外周环状突起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做成倾斜面。此外,优选做成在外周环状突起的内周的倾斜面形成有止转用的锯齿(日文:セレ一ション)的构造。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穿透型螺母是在外周环状突起的顶端面形成有多个深度为0.3~1.0mm的排油用的横槽的构造,因此,即使是打入到表面附有大量油的金属板,也能将油从铆接槽的内部排出,而不会将油高压封入在铆接槽的内部而妨碍金属的流入。由于这种油的排出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因此,排油用的横槽必须形成有多个。但是,横槽的个数增多时,外周环状突起的强度就下降,因此,横槽的个数优选为2~8个。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排油用的横槽的深度做成0.3~1.0mm,则可防止外周环状突起的强度下降,并能在短时间内可靠地将油排出。
另外,若在外周环状突起的内周的倾斜面上形成有止转用的锯齿,则流入铆接槽内部的金属能与这些锯齿牢固地卡合,获得优异的止转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往的穿透型螺母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穿透型螺母安装在附有油的金属板上后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穿透型螺母安装在附有油的金属板上后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螺母主体
2外周环状突起
3内周环状突起
4铆接槽
5冲模
6金属板
7内螺纹
8外周环状突起的内周面
9内周环状突起的外周面
10外周环状突起的外周面
11横槽
12锯齿
13纵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青山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1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