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沟槽栅型IGBT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0924.5 | 申请日: | 2012-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9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友;覃荣震;黄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沟槽 igbt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IGBT(Insul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空穴阻挡效应的沟槽栅型IGBT芯片结构。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具有通态压降低、电流容量大、输入阻抗高、响应速度快和控制简单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工业、信息、新能源、医学、交通、军事和航空领域。为了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人们采用沟槽栅结构,将沟道从横向变为纵向,消除了导通电阻中RJFET的影响。同时缩小了元胞尺寸,大大提高元胞密度,每个芯片的沟道总宽度增加,减小了沟道电阻。另一方面,由于多晶硅栅面积增大,减少了分布电阻,有利于提高开关速度。如附图1所示为常规沟槽栅IGBT,包括发射极1、门极2、P-阱3、N漂移区4、N缓冲区5和集电极6。
新一代IGBT朝着更高功率密度,更高工作结温,更低功耗的方向发展,而众所周知,IGBT的导通压降Vceon与关断损耗存在矛盾关系。归根到底是因为IGBT的电导调制效应,即大的注入效率能增强器件在导通时的电导调制效应,降低导通压降,然而在关断时,大量的少数载流子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复合,增加了关断损耗。为了改善这一矛盾关系,人们致力于对IGBT的注入效率进行研究,一方面降低IGBT集电极(阳极)的空穴注入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发射极(阴极)的电子注入效率。这样可以很好地改善IGBT的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折中关系。目前,对于沟槽栅IGBT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改变发射极(阴极)电子注入效率的方法:
第一种结构是如附图2所示的IEGT(Injection Enhanced Gate Transistor,电子注入增强门极晶体管)结构。由于IGBT的元胞是并联结构的,其每个元胞的发射极也是并联的。将元胞的发射极进行选择性(不是全部地)地引出并进行并联,这样在没有引出的发射极下方就形成了一个空穴积累区,相应地,电子的注入就被增强了。该结构由东芝于1993年发明,并于1998年进一步改进。
第二种结构如附图3所示,三菱在IGBT的基础上,通过对元胞的改变(宽度、N+源极区及P+集电极区)提出了类似IEGT的结构。该结构的元胞宽度为正常IGBT元胞的几倍,在单个元胞内的两个沟槽栅之间设有N+源极区,该区域所对应的下方集电极区的掺杂浓度较低(P-),以达到电子注入增强效应(IE-effect)。可以说是通过对IGBT元胞的改变以达到IEGT的效果。
前面所述的各种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IGBT的电导调制效应,因而降低了导通压降,但是这些方案都是只具有单一空穴阻挡效应(只具有势垒阻挡效应或者只具有物理阻挡效应)。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IGBT的功率密度,工作结温及长期可靠性,需要继续优化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折中关系,实现更低的功耗。为此,需要继续研究并改进沟槽栅IGBT的结构以实现这一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沟槽栅型IGBT芯片,提高了IGBT芯片的功率密度,工作结温,以及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IGBT芯片的电导调制效应以降低导通压降,同时又不提高空穴少子的注入效率,从而优化并降低了IGBT芯片的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折中关系,实现了更低的功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沟槽栅型IGBT芯片的技术实现方案,一种沟槽栅型IGBT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元胞,元胞包括:依次排列的集电极金属电极、P+集电极区、N-漂移区、P-基区、P+欧姆接触区、N+源极区、栅氧化层、多晶硅栅、发射极金属电极和栅极金属电极,以及设置在P+欧姆接触区上方的发射极金属电极。沟槽栅型IGBT芯片的多晶硅栅采用沟槽栅结构。沟槽栅型IGBT芯片还包括N型载流子埋层, N型载流子埋层包括第一N型载流子埋层,第一N型载流子埋层位于P-基区的下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具体提供了另外一种沟槽栅型IGBT芯片的技术实现方案,包括至少一个元胞,元胞包括:依次排列的集电极金属电极、P+集电极区、N-漂移区、P-基区、P+欧姆接触区、N+源极区、栅氧化层、多晶硅栅、发射极金属电极和栅极金属电极,以及设置在P+欧姆接触区上方的发射极金属电极。沟槽栅型IGBT芯片的多晶硅栅采用沟槽栅结构。沟槽栅型IGBT芯片还包括N型载流子埋层,N型载流子埋层包括第二N型载流子埋层,第二N型载流子埋层位于沟槽形的多晶硅栅底部的栅氧化层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0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