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味传感器检测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20700.4 申请日: 2012-12-07
公开(公告)号: CN102944585A 公开(公告)日: 2013-02-27
发明(设计)人: 潘磊庆;屠康;朱娜;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12 分类号: G01N27/12;G01N30/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9***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气味 传感器 检测 水果 病害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一种气味传感器检测水果采后病害的方法,属于农产品采后品质检测和控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葡萄、苹果、梨、桃、李、草莓、杏、柿子、樱桃、猕猴桃、柑桔、香蕉、菠萝和无花果等。我国是世界水果生产大国,如苹果、梨、桃、李和柿子的产量均为世界之首。水果采后在采摘、运销、以及贮藏过程中因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资料报道,发达国家的果蔬采后因腐烂而造成的损失也在15~24%左右,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冷藏设备和卫生条件较差,果蔬采后的损失高达50%。腐烂主要归因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由于水果产品组织柔嫩多汁并富含糖分,在采摘、运输、销售、贮藏环节中容易损伤和变质。病原微生物多从寄生性较低的伤口或死组织入侵,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灰葡萄饱(Botrytis cinerea)、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nifer)、青霉属(Penicilliums spp.)、毛霉属(Mueorspp.)、链格抱(Alternaria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和软腐细菌(Erwinia sp.)等等。这些病菌共同的特点是生长繁殖迅速,可侵染水果器官使之迅速腐烂变质。传统检验病原体方法主要依靠具体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如利用培养基方法根据菌落特性和生化反应特点进行检测,这些方法都能定量或定性分析病原体,但费时、费用大,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受感染水果发病呈现较明显症状,水果损失已经比较严重,而且进入包装中就会感染临近果实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快速、精确、无损的水果病害早期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果采后病害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气体传感器获得采后水果的气味信息判断水果是否感染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种类,可以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方案

一种水果采后病害的无损检测方法(技术路线见图1),是利用气味传感器检测水果感染不同病原微生物后散发的气味来确定水果是否感染病害及感染病害的种类,其特征在于它的检测步骤如下,

1)将水果样品表面去杂、洗净,用75%酒精浸泡30s,待酒精挥发完全后进行接种处理,所有样品分为两组,一组用于气味传感器获取水果气味信息,一组用于气相质谱联用仪器测定水果气味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其中,水果样品分别接种该类水果采后易感染的病源微生物,模拟水果采后病原微生物感染,接种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水果样品和代表未感染病害水果样品数量均为50-80个;

2)将水果样品进行贮藏,间隔相同时间采用气味传感器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器测试水果的气味,其中气味传感器测试时,将水果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当顶空气体达到饱和时,气味传感器获取气味的响应信号,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器检测分析气味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3)气体传感器和气相质谱联用仪检测结束后,计算腐烂指数,腐烂指数大于0,则表明水果已经感染病原微生物,其中,按果实腐烂面积大小将果实划分为3级:0级,无腐烂;1级,果面有1~3个黄褐色病斑,且病变组织面积不超过果实总表面积的25%;2级,果实表面出现菌丝,或病变组织面积达到果实总表面积的25%以上,按下式计算腐烂指数:腐烂指数=∑[(腐烂级别×该级果实数)/(最高腐烂级别×总果实数)]×100%;

4)分析气相质谱联用仪器的数据,根据气体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程度,确定水果气味差异最大的贮藏时间,同时对获取的气味传感器响应数据分别按照贮藏时间和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气相质谱联用仪器信息和气味传感器信息,根据同时实现尽早判断水果感染病害和易于区分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的原则,确定较佳的测试时间,结合传感器响应值的方差显著性分析结果确定较佳的气味传感器组合;

5)在选定的传感器组合基础上,建立如下基于马氏距离的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模型,

y0=b0+a10×S1+a20×S2+a30×S3+…+an0×s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20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