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充绒方法及自动充绒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19386.8 | 申请日: | 201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4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吴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H43/00 | 分类号: | A41H4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羽绒充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服生产中的自动充绒方法及自动充绒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纺织与纺织服装大国,纺织业在我国目前是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等至关重要。然而,正因为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当全球经济不景气时我国纺织业受到的冲击也会比较大。当前的普遍共识是纺织行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产业的原创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而这一切的核心必须从基础性研究开始。
当前,在羽绒服生产过程中,羽绒的充填基本上还是由工人手工充绒完成,充绒时操作工人身穿全封闭服装,一人根据所需羽绒的实际用量用电子秤称重,一人操作裁片,一人进行填充,这样的加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一、充绒慢、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二、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给工人带来一定的疾病隐患;三、羽绒充填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此外,由手工充绒使得实际的充绒量难以掌握,对于同一批次的羽绒服而言,纵使由同一批工人担当充绒任务,往往也存在此多彼少或彼多此少的现象,因此存在同一批次的羽绒服实际充绒量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影响羽绒服的质量,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密集的企业模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现有技术设计自动充绒的方法和设备,成为当前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充绒方法,该自动充绒方法可以实现羽绒的自动充填,使工人从繁重、枯燥、对身心具有一定伤害的充绒工作中解放出来,并且充绒效率高,极大节约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用于上述自动充绒方法的自动充绒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充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控制系统控制自动抓绒装置将放置在羽绒传动装置上的羽绒抓入羽绒服部件中;
B)利用自动测量装置测量并保存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
C)控制系统从所述自动测量装置读取所述重量并判断其是否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自动抓绒装置进行羽绒增减操作,以便使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
D)当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时,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封口装置对所述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进行封口。
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通过自动测量装置中的测量仪器测量并显示所述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
B2)读数仪从所述测量仪器获取并保存所述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2)包括:
读数仪利用摄像头摄取所述测量仪器显示的重量并将其进行缓存。
或者,所述步骤B2)包括:
读数仪直接从所述测量仪器中获取所测量的重量并将其进行缓存。
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
C1)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从所述自动测量装置读取所述重量并判断其是否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并将判断结果输出给控制系统的控制器;
C2)控制器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自动抓绒装置进行羽绒增减操作,以便使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2)包括:
C21)当判断结果未达到所述规定的重量范围的下限时,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抓绒装置(1)将放置在羽绒传动装置上的羽绒抓入羽绒服部件中,以便使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
C22)当判断结果超出所述规定的重量范围的上限时,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抓绒装置(1)将羽绒从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中抓出,以便使装有羽绒的羽绒服部件的重量达到规定的重量范围;
C23)当判断结果达到所述规定的重量范围时,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抓绒装置(1)进行零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93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放式空间二维偏心转动关节
- 下一篇:一种缓冲式转炉二次烟气捕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