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17490.3 | 申请日: | 2012-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8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伟;周艳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华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57/00 | 分类号: | B65B5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组件 错漏 称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物品检验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现电子产品组装及包装是需使用到相当多的附件,如:说明书、电源、数据线、光盘等,人员在操作时易出现附件漏放或错件缺件现象发生。
现管控方法是人为的“点数法”作业,漏失严重,无法杜绝附件错、缺、漏现象发生。
在人工劳务越来越紧缺的形式下,减少人员的单一手工操作,逐渐转为系统化标准作业,所以对开发系统化标准作业的要求越来越强,对于人工在制程中产生的漏失、出现的放错、漏放等不良情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人工制程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合理管控人员手工作业的方法,防止组件的漏放或错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初重称量步骤:在放置物品工位前设制一站称重,将物品与外包箱重量称出来抛入系统;
步骤2)料号导入步骤:在附加组件上线前,将需要组装或包装的附加组件的料号导入到系统中;
步骤3)条形码扫描:将该物品的料号以条形码方式打印到每一个单体物品上,产线生产时每放一个附加组件就将物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入系统,系统根据导入的料号信息比对当前附件是否正确,如比对发现料号信息不符时,进行错误提示;
步骤4)防漏确认步骤:在附加组件放置完成后再设定一站称重,系统设定用此工位称出来的重量减除前一称重站重量即得出当前附加组件的重量,以确认是否有漏放附件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的,步骤3)中,步骤3)中,在扫描物品的最后一个附加组件时,确认所有附件的放置完成情况,当缺少一个附件时系统进行错误提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用于解决人工在制程中产生的漏失、出现的放错、漏放等不良情况,及时防止错误作业的发生,良好的系统作业可提升手工操作的时效性,减少错误率,降低失败成本,也提高了企业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组件防错漏的扫码与称重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
1.附件防错方式:开发附件扫码与称重系统,在产品上线前先将需要组装或包装附件料号导入到系统中,原物料在生产时要求供货商将该物料的料号以条形码方式打印到时每一个单体物料上,产线生产时每放一个附件就将物料上的条形码扫描入系统,系统根据导入的信息比对当前附件是否正确,如比对发现料号信息不符时,提示“附件错误”,同时最后一个站还确认所有附件是否放置完成,当缺少一个附件时系统及提示附件放置未完成。
2.附件防漏方式:在放置附件工位前设制一站称重,将产品与外包箱重量称出来抛入系统,(注:外包纸箱有吸湿的特性,所以其重量随天气温湿度变化比较大,变化范围超过部分附件重量,影响称量精度,所以将其与产品一起称重)在附件放置于完成后再设定一站称重,系统设定用此工位称出来的重量减除前一称重站重量即得出当前产品附件的重量,确认是否有漏放附件的现象发生。
具体操作说明:
1、产品第一次称重
2、放置第一个附件
3、放置第二个附件
4、放置第三个附件
5、产品第二次称重
6、全程设定程序管控,如:附件多放、漏放、放错计算机都会报警提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华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精华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7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