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泵水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6572.6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3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郁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郁传 |
主分类号: | E03B5/00 | 分类号: | E03B5/00;E03B7/07 |
代理公司: | 玉林市振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45109 | 代理人: | 邱振泉 |
地址: | 5374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泵水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对水和空气自动加压的自动泵水机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泵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泵水机主要使用电水泵,也有使用人力水泵等,用电水泵花费电费,停电时不能使用,人力水泵劳动强度大,不是理想的泵水设备,加压空气又是用电的空压机和用人力的打气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水浮力与重力对水加压上升的水泵,河床水与自动泵水机有一个水位差就可以对水自动加压泵水上升,泵水升高度1-50米以上,不用电能,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又可用于压缩空气,能长期自动泵水的自动泵水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自动泵水机,其特征在于机体(7)内有排水开关(6)与机底排水口接通,有进水开关(5)与储水桶(4)接通,储水桶(4)与过滤网(3)接通,过滤网(3)上端与管道(2)出水口接通,管道(2)入水口与河床水(1)接通,机体(7)顶上有井水分叉管(11)与井水管(10)接通,井水管(10)与单向阀接通,与井水(9)接通,井水分叉管(11)与下止回阀(12)接通,与上止回阀(16)接通,下止回阀(12)与集水管(15)接通,与加压泵(13)、下内腔(47)接通,上止回阀(16)与井水分叉管(11)接通,与集水管(15)接通,与加压泵(13)、上内腔(44)接通,集水管(15)与上水管(18)接通,上水管(18)通到用户水池(20)。
机体(7)中心有定位轴(29)、浮子(8),定位轴(29)上端有机顶连接板(35),下端有机底加强板(30),机底加强板(30)排水口有第二下开关(27)、开关定位板(24),开关定位板(24)有第一下开关(21),有进水开关(5)、杠杆(22)与第一定位杆(23)、第二定位杆(26)铰接,第二定位杆(26)下端有排水开关(6)上端与控制杆(28)铰接,控制杆(28)上端与开关控制器(17)连接,开关控制器(17)有磁石(53)、下吸点(54)、上吸点(52),有同向拨钗(51)与第一拨钗(38)、第二拨钗(48)铰接,浮子(8)顶端有浮子连接板(32)两端与第一推拉杆(33)、第二推拉杆(34)连接,第一推拉杆(33)、第二推拉杆(34)下方有第一下弹簧(37)、第二下弹簧(50),上方有第一上弹簧(39)、第二上弹簧(46),顶端与泵杆连接板(41)连接,泵杆连接板(41)中心有活塞推拉杆(42)连接,活塞推拉杆(42)下端有活塞(45),活塞(45)外是气缸体、加压泵(13)与固定座(36)连接,固定座(36)与机顶连接板(35)连接,机顶连接板(35)上有井水分叉管(11)、井水管(10)、下止回阀(12)、分叉连接管(14)、上止回阀(16),集水管(15)与上水管(18)接通,活塞有密封环,机顶有机顶盖、盖板。
加压泵(13)的上内腔(44)和下内腔(47)用双腔,和/或单用下内腔(47)加压。
上止回阀(16)、下止回阀(12)有上阀子和下阀子,侧面有多条通水槽。
浮子(8)有一个加注口(31)。
加压泵(13)吸入水自动泵水,和/或加压泵(13)吸入空气自动泵水。
机体(7)中的储水桶(4)用钢筋混凝土水泥在河床水(1)建造,和/或用塑胶罐。
根据泵水的高度配用缸径大小的加压泵(13),河床水(1)是河水,和/或井水。
本发明优点是利用河床水从上水位流到下水位上升下降的水作动能,自动泵水机排出的水仍然归还河流,泵上的水用于家庭用水或用于其它的需要,只要在河床造一个水落差即可安装自动泵水机进行泵水,加压泵吸河床水泵上的水是河床水,加压泵吸入井水泵上的水是井水,加压泵吸入空气泵出的高压空气,水升高1-50米以上,上升高度根据加压泵的缸径大小,缸径越小上水高度越高,适合家庭、鱼塘、游泳池等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结构构成是这样的:
图1为本发明的自动泵水机正在泵水工作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自动泵水机整体结构安装装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泵水机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郁传,未经陈郁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军民两用多功能背包
- 下一篇:一种地震叠前偏移成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