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备胎拉索主动齿轮防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516190.3 | 申请日: | 2012-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1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43/04 | 分类号: | B62D43/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郭云 |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备胎 主动 齿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汽车上的备胎拉索主动齿轮防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汽车都会配备一个备用轮胎,以便于在爆胎时可轮换使用。备胎通常由拉索装置固定在汽车的底盘上,现有的拉索装置由壳体、转动轴、主动盘装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防滑齿轮、偏心轮和拉索等构成,当用专用扳手扳动转动轴时,转动轴带动主动盘装置旋转,主动盘装置通过外六方配合带动偏心轮,使偏心轮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再带动从动齿轮和防滑齿轮,使从动齿轮将拉索绞合在一起。以上结构当没有外力作用时,采用防滑齿轮和偏心轮的配合来防止主动齿轮转动,所存在的不足在于:
1)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加工制作困难,装配操作繁琐,生产成本较高。
2)扳动转动轴较为费力,会增加安装及拆卸备胎的难度。
3)必须借助专用扳手才能控制转动轴旋转,对工具要求苛刻,会影响车主自行更换备胎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的汽车备胎拉索主动齿轮防转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备胎拉索主动齿轮防转装置,在壳体(1)内设置主动齿轮(3)和从动齿轮(4),主动齿轮(3)与从动齿轮(4)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3)套装于转动轴(2)上,该转动轴(2)的一端伸出壳体(1)外,在所述主动齿轮(3)的旁边设置防转销(8),该防转销(8)通过转轴(9)与壳体(1)相铰接,防转销(8)的一端伸入主动齿轮(3)的齿槽中,在防转销(8)另一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座(10),各固定座(10)通过扭簧(11)与防转销(8)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壳体固定在汽车底盘的后部,拉索的外端与备胎的中部相连接。用专用扳手扳动转动轴时,转动轴发生旋转,并带动主动齿轮一起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即可对拉索进行收线或放线,使拉索将备胎悬吊安装在底盘上,或者将备胎放下。在两边扭簧的作用下,防转销在中间位置保持平衡,并且防转销向左或向右都能摆动。当外力扳动转动轴的时候,主动齿轮克服扭簧的弹力发生旋转,防转销在主动齿轮上打滑;备胎吊装到位后,主动齿轮停止转动,防转销伸入主动齿轮其中的一个齿槽中,将主动齿轮锁定,防止主动齿轮继续转动,这样即使受备胎重力的影响,备胎也不会发生松动,备胎安装的牢靠性有保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零部件少,且零部件均为标准件,不仅加工制作容易,装配便捷,而且生产成本低,生产成本不到传统结构的一半。同时,本发明传动平稳、可靠,通过较小的主动齿轮来带动较大的从动齿轮,这样扳动转动轴旋转更省力,能有效降低装配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大大提高了装配操作的效率。
所述防转销(8)的轴心线通过主动齿轮(3)的中心,防转销(8)与主动齿轮(3)相配合的一端为尖角块状结构。以上结构能够确保防转销对主动齿轮锁定的可靠性,同时,当主动齿轮受外力发生旋转时,防转销极易离开主动齿轮的齿槽,不会阻碍主动齿轮的正常旋转,这样扳动转动轴更省力。
所述壳体(1)为扁平的长方体密封盒结构,这样一方面造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灰尘、泥水等杂质进入壳体内,以避免壳体内的运动部件受杂质影响而发生卡滞。
在所述转动轴(2)位于壳体(1)外的轴身上开有通孔(17),该通孔(17)的中心线与转动轴(2)的轴心线垂直相交。当没有随车携带专用扳手的时候,采用棒体穿过通孔,通过扳动棒体也能驱动转动轴旋转,既方便又快捷。
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装配便捷,生产成本低,传动平稳、可靠,操作方便、省力,能有效降低装配工人的劳动强度,并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可以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为扁平的长方体密封盒结构,由两个半体对接固定而成,或者由盒体和盒盖组成。当然,作为等同的替换,壳体1也可以采用圆形或其它适合的形状。转动轴2位于壳体1的一端,该转动轴2与壳体1对应的端面相垂直。转动轴2的一端位于壳体1外,在转动轴2位于壳体1外的轴身上开有通孔17,该通孔17的中心线与转动轴2的轴心线垂直相交。转动轴2的另一端伸入壳体1内,且转动轴2与壳体1之间可转动连接,转动轴2能相对壳体1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61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