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3282.6 | 申请日: | 2012-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今帝酒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2/02 | 分类号: | A23L2/02;A23L2/84;A23L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2200 黑龙江省绥***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红茶 饮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的制造方法,属于食品制造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蓝莓被誉为“浆果之王”。由于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属高氨基酸、高锌、高钙、高铁、高铜、高维生素的营养保健果品,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红茶菌饮料是一种生物活性饮品,由醋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三种菌经发酵制得,国内外医学界应用红茶菌的实践表明,红茶菌能预防及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便秘、痔疮、肥胖症、胃炎、核黄素缺乏等。发酵成熟后的红茶菌,其菌母晶莹透亮,其液酸甜可口,风味独具,冠压群芳,它比其它碳酸饮料营养更丰富,保健医疗功效更多,副作用更小,是一种纯天然祛病保健饮品,被专家誉为“饮料王”。
用蓝莓与红茶菌制成的复合饮料兼具其多种功效,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营养互补,口感风味俱佳,符合当前人们的需要,是我国饮料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蓝莓与红茶菌复配而成的饮品,其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蓝莓红茶菌饮料的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蓝莓果汁或果浆的制作;发酵;调整与充气;过滤;灌装包装。一般发酵方法是将蓝莓果汁、白砂糖、茶、水按比例配成培养液进行发酵,室温下发酵2周才能完成,这易造成杂菌污染,难以保证其品质。由于这种常规制造的红茶菌饮料,其醪液内含有较大颗粒的有机质及活性菌,在保存过程中易发生变色、变味、沉淀、酸败等现象,造成红茶菌饮料风味不明显、口感粗糙等问题。同时,这种常规酿造方法其生产周期较长、保质期短、产品档次低。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的制造方法,可防止蓝莓红茶菌饮料产品出现絮凝、沉淀现象,制造而成的蓝莓红茶菌饮料口味纯正,色泽自然,营养成份易吸收,同时具有保质期长,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本发明又可解决目前广泛采用一次发酵法其红茶菌饮料产品代谢产物积累量小和发酵不充分导致杀菌浑浊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百分含量的原辅料:
蓝莓果汁 10.0-12.0%
白砂糖 8.0-10.0%
乳糖 2.0-3.0%
普通红茶 1.0-2.0%
普通绿茶 0.5-1.0%
杭白菊 0.3-0.5%
安琪干酵母 0.1-0.3%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0.05-0.1%
双歧杆菌 0.05-0.1%
嗜酸乳酸杆菌 0.05-0.1%
沪酿1.01醋酸菌 0.05-0.1%
异VC钠 0.01-0.02%
酵母营养盐 0.02%
二甲基碳酸氢钠 0.015%
玉米糖浆 3.0-5.0%
蜂蜜 1.0%
鲜姜、薄荷、甘草混合浸剂 1.0%
净化水 余量
一种蓝莓红茶菌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原辅料前处理。
把称重的蓝莓原果汁加入0.01%果胶酶与0.01纤维素酶,在40-45℃条件下保温酶解1-2小时,酶解液冷却在6-8℃下8-10小时后经100目筛过滤,再经0.2um微孔膜机过滤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今帝酒业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今帝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3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