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凉薯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12213.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0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韵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韵婷 |
主分类号: | A23L1/216 | 分类号: | A23L1/216;A23L1/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韵 |
地址: | 5300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凉薯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凉薯糕。
背景技术
凉薯原产中国南部、墨西哥、中北美洲。我国四川、重庆地区和台湾省栽培较多。凉薯有许多别名,例如叫沙葛,叫豆薯,叫地瓜。由于它的皮十分好剥,又叫做扯皮薯或者剥皮薯。凉薯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铜、磷等多种元素。现代科学表明,它还有降低血压、血脂等功效。和红薯一样,凉薯也是一种高产作物,亩产可达数千斤甚至万斤以上。因此在我国南方,有些地方将凉薯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来栽种。
凉薯个大,皮薄,肉脆,味甘。红薯的形状各种各样,凉薯却只有个子大小的区别,模样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执着的扁锥体,常见的在一两斤,大的可达五六斤。凉薯的皮呈黄白色,很薄。剥了皮的凉薯洁白,光滑,令人爱不释手。凉薯可以生吃,也可以炒熟吃。生吃的味道有点像荸荠,熟吃的话可以和肉一起炒着吃。凉薯炒肉片,肉片嫩,凉薯脆,别有一种风味。
凉薯不仅风味出众,还颇具药用价值,它有清热祛火、养阴生津之功,生吃或榨汁饮用,可治疗因感冒出现的发热、烦渴、咽喉疼痛;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凉薯虽然有多种功效,但其食用方法比较单一,一般是拿来生吃或是当菜肴炒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凉薯糕,解决了凉薯的食用方法单一的缺点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凉薯糕,以凉薯和糯米为原料,其中,以重量百分比的比例计:凉薯70~90%,糯米粉10~30%。
其具体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糯米磨糯米粉;
(2)凉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煮15~30分钟,直至煮熟,放凉;
(3)将煮熟放凉后的凉薯70~90%和糯米粉10~30%倒入盘子里,用手将其揉烂,在揉的过程中加入0.1~0.5%白糖直至全部揉匀;
(4)将揉匀的凉薯糯米粉放入蒸笼中摊平,再将蒸笼放到锅上蒸1~2小时,直至蒸熟取出放凉,再用刀将其切成方块即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凉薯糕,以凉薯和糯米为原料,其中,以重量百分比的比例计:凉薯70%,糯米粉30%。
该凉薯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糯米磨糯米粉;
(2)凉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煮15分钟,直至煮熟,放凉;
(3)将煮熟放凉后的凉薯70%和糯米粉10%倒入盘子里,用手将其揉烂,在揉的过程中加入0.1%白糖直至全部揉匀;
(4)将揉匀的凉薯糯米粉放入蒸笼中摊平,再将蒸笼放到锅上蒸1小时,直至蒸熟取出放凉,再用刀将其切成方块即可使用。
实施例2
一种凉薯糕,以凉薯和糯米为原料,其中,以重量百分比的比例计:凉薯80%,糯米粉20%。
该凉薯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糯米磨糯米粉;
(2)凉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煮20分钟,直至煮熟,放凉;
(3)将煮熟放凉后的凉薯80%和糯米粉20%倒入盘子里,用手将其揉烂,在揉的过程中加入0.3%白糖直至全部揉匀;
(4)将揉匀的凉薯糯米粉放入蒸笼中摊平,再将蒸笼放到锅上蒸2小时,直至蒸熟取出放凉,再用刀将其切成方块即可使用。
实施例3
一种凉薯糕,以凉薯和糯米为原料,其中,以重量百分比的比例计:凉薯90%,糯米粉10%。
该凉薯糕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干糯米磨糯米粉;
(2)凉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水煮30分钟,直至煮熟,放凉;
(3)将煮熟放凉后的凉薯90%和糯米粉10%倒入盘子里,用手将其揉烂,在揉的过程中加入0.5%白糖直至全部揉匀;
(4)将揉匀的凉薯糯米粉放入蒸笼中摊平,再将蒸笼放到锅上蒸2小时,直至蒸熟取出放凉,再用刀将其切成方块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韵婷,未经李韵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2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