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塑形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12081.4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4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韦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韦廷 |
主分类号: | A47C3/16 | 分类号: | A47C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信***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供人体贴靠、支撑的垫体,特别是指一种支撑塑形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如上班工作、使用计算机、电玩游戏、看电视及其它场合,常忘记定时起身稍微做一下活动,皆保持长时间的坐、卧、靠姿势;人们也了解长时间坐、卧、靠,宜定时起身稍事活动,促进循环,消耗热量,增进健康,惟因工作专注、游戏投入,或个人的习性,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定时起身活动,如此会造成体重增加、臀部松驰等现象,且长时间坐、卧、靠也常会导致姿势不良、不正确,而引起腰酸背痛等文明病。
故即有一些可以供人体特定部位贴靠,号称具有支撑、塑形等效果的垫体等产品或专利技术,但该些垫体产品或专利技术构造,于设计上皆着重于外观形状是否符合人体工学方面,因为其仅是供人体特定部位如臀部可以服贴,人体特定部位重压后其无法支撑就产生变形,所以,实际上该些垫体产品或专利技术构造其支撑力不够,导致支撑塑形的效果并不佳。
于是,本发明人今基于产品不断改良创新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致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人体预定部位贴靠,可以增进人体支撑塑形效果的支撑塑形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是:
一种支撑塑形结构,包含有:
一为弹性材料供可作变形的本体,且设有至少两个间隙以界定出数个支部,且支部可朝本体中央区域缩合、远离本体中央区域展开其中之一;
至少一供连接及固定支部的限制组件,装设于本体,本体形成一支撑塑形区。
所述的本体及限制组件结合后被一包覆层所包覆,而构成一垫体。
所述的本体于中央区域设有一开孔。
所述的支部于两侧各设有一穿孔,将限制组件穿设于穿孔,并将限制组件的两端固定,限制组件装设于本体,且连接及固定该支部。
所述的限制组件的两端相互连接固定。
所述的穿孔成凸字形,限制组件的两端为较大端,所设的较大端穿设穿孔并移动后卡固。
所述的本体设有一调整部,调整部设有数个凹沟,限制组件一部份卡设于调整部不同位置的凹沟,形成支撑塑形区的大小调整构造。
所述的限制组件设有一拉环,以借由拉动拉环,使限制组件一部份便于卡设于调整部不同位置的凹沟。
所述的拉环以一 I形结合部设于限制组件,并将I形结合部卡设于调整部的凹沟。
采用上述结构后,因支撑塑形区成形后可被限制组件有效固定而不会变形,以借支撑塑形区以供人体预定部位贴靠如臀部,从而可改善现有垫体构造支撑塑形效果不彰的缺点,故本发明可增进人体支撑塑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形成一垫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由底侧观视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6为本发明的调整实施例图;
图7为本发明限制组件的另一构造实施例图;
图8为本发明限制组件另一构造卡设于凹沟的实施例图;
图9为本发明可以一条线体状限制组件装设于本体的实施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本体 11 间隙
12 支部 13 穿孔
14 开孔 15 调整部
151 凹沟 20 限制组件
30 限制组件 40 限制组件
50 包覆层 60 拉环
61 结合部 70 限制组件
100 垫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含有一本体10、数限制组件20、30、40,本体10及限制组件20、30、40结合后可被一包覆层50所包覆,而构成一垫体100以供人体预定部位贴靠如臀部,可增进人体支撑塑形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韦廷,未经林韦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2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发光的螺丝刀
- 下一篇:高稳定输出VMOS续流导通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