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位方法与光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1386.3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威志;吕志坚;林孟哲;李权;林家园;许正忠;林善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26/10;G02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位 方法 光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位方法与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可携式影音装置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投影系统已有朝向微型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微投影(pico-projector)技术使得投影系统的体积得以进一步缩小,因而极具有市场潜力。在微投影技术中采用激光光源的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具有影像辉度高、体积小以及较不受限于投影距离等优点,因此可应用于可携式产品如手机、笔记型电脑(laptop)、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相机、录影机、可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等产品。然而,由于微投影机的体积小,因此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调整光路以使得多个激光光源(例如红蓝绿三原色的激光光源)的光束接近同轴且光斑集中,以达成对投影画面分辨率的要求。然而,在调整多个激光光源的光轴涉及多个自由度,因此所需要的治具以及调整程序太过复杂而难以量产,生产成本也较高。同时,随着投影画面的大小与距离越来越大,功率随之增加的激光光源也易有散热不佳而造成过热的问题。因此,如何简化对位光轴的程序及治具以达到可量产性、降低生产成本以及解决散热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位方法,可简化光学对位的程序并仍可具有良好的对位精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其可具有良好光学对位准确度并易于光学对位。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对位方法,其包括:将多个透镜与一合光单元固定于一固定座中;将多个发光元件分别配置于多个夹持器中;使这些夹持器承靠于固定座上,且使这些发光元件的位置分别与这些透镜的位置相对应;点亮这些发光元件,并使这些发光元件所分别发出的光束分别穿透这些透镜后,被合光单元合并;通过至少一个治具分别夹持至少部分这些发光元件,以分别调整至少部分这些发光元件的位置,直到被合光单元合并的这些光束的重合程度符合预设的要求为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至少部分这些发光元件中的任一发光元件的位置包括一垂直调整及一水平调整的至少其中之一,垂直调整为利用治具调整发光元件于对应的夹持器内的位置,以调整发光元件与对应的透镜的距离,且水平调整为通过治具分别调整发光元件的光轴相对于对应的透镜的光轴的偏移,而使发光元件所对应的夹持器在固定座上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发光元件具有一夹持部,且通过治具分别调整至少部分这些发光元件的位置的方法包括利用治具分别夹持这些发光元件的这些夹持部,且调整至少部分这些发光元件中的任一发光元件的位置是通过移动对应的治具来达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位方法还包括通过判断被合光单元所合并的这些光束所分别投射于一参考面上的多个光斑的重合程度,来决定被合光单元合并的这些光束的重合程度是否符合预设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对位方法还包括:当被合光单元合并的这些光束的重合程度符合预设的要求时,将这些夹持器固定于固定座上,且将这些发光元件分别固定于这些夹持器中。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光束为偏振光束,且这些光束在参考面上所形成的这些光斑呈椭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透镜为多个光准直器,这些光准直器分别使来自这些发光元件的这些光束准直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透镜的直径为D,且这些透镜至合光单元的距离为L,这些透镜与合光单元的关系满足下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合光单元包括多个分光元件,分别配置于来自这些透镜的这些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发光元件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束且这些分光元件为多个分色元件,这些分色元件分别反射对应颜色的光束并使其他颜色光束穿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发光元件为激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13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