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11164.1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49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肖君;陈可堂;孙宗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孔凡红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一些协议标准日趋完善,也逐渐应用于各种相关产品,不同的产品大多情况下用的是一套协议标准;另外,迭代式开发渐渐替代传统瀑布式开发,在较短的时间间隔中产生多个可执行和可测试的版本,测试人员面对更多更大量的测试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测试过程中引入开发快速、运行稳定以及自行产生变化的自动化测试。另外,传统的自动化测试过程中,测试逻辑往往很单一,一般发现问题的几率很小,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靠人工去进行随机和探索测试来发现软件问题。现有的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在不同产品线之间,不同设备之间也会复用相同的协议标准。在之前的测试中,各产品线之间沟通不多,造成了脚本重复开发,产品线之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在传统的自动化测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录制-回放的方式,生成测试脚本。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不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可维护性差,而且不容拓展,需要花费测试人员大量的精力使用和维护。
2、直接进行基于方法库进行线性脚本的撰写。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撰写脚本的效率低下,而且可重用性差,可变化性的数据参数都写在线性脚本中,不好维护。
3、利用数据驱动和关键字驱动的方式。这几种方式采用函数封装的方法,将一些相同的可复用的功能点和参数数据进行了提取,大大加强了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在于其还是根据测试用例来撰写测试脚本,测试逻辑很单一,往往很难发现所需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以使用测试脚本进行自动化测试为主,测试脚本的撰写、维护困难,覆盖的测试用例少,不能跨产品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装置,用于简化测试过程,提高测试覆盖范围,并对同一协议标准的各个产品线的测试具有重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包括:
确定被测试产品对应的实现模型库中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其中,所述实现模型库是预先根据所述被测试产品所使用的协议标准确定的;
根据所确定的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对所述被测试产品进行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的装置包括:
模型实现模块,用于预先根据被测试产品所使用的协议标准确定实现模型库;
测试路径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被测试产品对应的实现模型库中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
测试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确定的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对所述被测试产品进行测试。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中确定被测试产品对应的实现模型库中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其中,所述实现模型库是预先根据所述被测试产品所使用的协议标准确定的;根据所确定的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对所述被测试产品进行测试。本发明通过为协议标准创建实现模型库,将产品的关键特征提取了出来,然后根据实现模型库来确定各种顺序组合的测试用例,避免了逻辑单一的脚本的撰写和维护,简化了测试的过程,以及在后续回归时,具有良好的重用性;并且,由于实现模型库可以生成多种组合,提高了测试用例的覆盖范围;另外,对于同一标准协议下的不同产品线,实现模型库之间具有共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化测试的方法能够跨产品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各个抽象模型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动化测试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装置,用以简化测试过程,提高测试覆盖范围,并对同一协议标准的各个产品线的测试具有重用性。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方法包括:
S101、确定被测试产品对应的实现模型库中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其中,所述实现模型库是预先根据所述被测试产品所使用的协议标准确定的;
S102、根据所确定的实现模型的顺序组合对所述被测试产品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1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