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10892.0 | 申请日: | 201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8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杰;肖枫;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摸屏显示器因其具有易于使用、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等优点而逐渐地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摸显示器由触摸屏和显示屏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触摸屏用于实现触摸控制功能,显示屏用于图像显示。
现有的触摸屏主要分为玻璃结构触摸屏以及菲林结构触摸屏两大类,其中,所述菲林结构触摸屏又包括:单层菲林触摸屏以及双层触摸屏。
参考图1,图1为现有的玻璃结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触控面板A、以及设置有触控电极的ITO基板B。其中。所述触控面板A与ITO基板B通过粘结剂C粘结。
参考图2,图2为现有的单层菲林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触控面板A以及设置有触控电极的菲林D。其中,所述触控面板A与所述菲林D通过粘结剂C粘结。
参考图3,图3为现有的双层菲林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触控面板A、上层菲林F、下层菲林E。其中,上层菲林F与下层菲林E均设置有触控电极,且触控面板A、上层菲林F、下层菲林E通过粘结剂C如图3所示顺序进行粘结。
现有的触控屏是触控电极功能层(制备有触控电极的ITO基板或是菲林层)和触控面板通过粘结剂贴合制成,需要单独制备触控电极功能层,并将其与触控面板贴合,制作工艺复杂,且触摸屏的厚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触摸屏制作工艺简单,厚度较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可视区;设置有不透光绝缘层的非可视区;
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上的触控电极。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
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极;
第一电极图案引出线
沿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极;
第二电极图案引出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可视区;所述第一电极图案引出线与第二电极图案引出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层或不同平面层。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当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不同平面层时,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各自所在平面层内自身连通,且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层。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当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层时,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平面层内自身连通;所述第二电极通过导电桥接结构连通;
其中,所述导电桥接结构包括:导电桥接层;设置在所述导电桥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绝缘层。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所述触控面板的厚度为0.40mm-1.10mm。
优选的,上述触摸屏中,所述触控面板的材料为玻璃,或塑料,或软性薄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
提供一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可视区;设置有不透光绝缘层的非可视区;
在所述触控面板面板的上形成触控电极。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在所述触控面板上形成触控电极包括:
在所述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形成沿第一方向的第一电极和沿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极;
在所述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形成第一电极图案引出线和第二电极图案引出线;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层时:
在所述触控面板一侧形成ITO层;
对所述ITO层进行刻蚀得到所述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图案引出线、第二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图案引出线,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平面层内沿所述第一方向连通,所述第二电极以第一方向上连通的第一电极为界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不连通;
在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形成导电桥接结构,将沿第二方向的第二电极的电极图案连通,其中,所述导电桥接结构包括:导电桥接层;设置在所述导电桥接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层。
优选的,上述方法中,当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不同平面层时:
在所述触控面板一侧形成第一ITO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汕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10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钕铁硼磁力矫顽力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真空二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