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轴双圆台锯片平面磨床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9354.X | 申请日: | 2012-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5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恩启;杜贞峰;王师镭;朱坚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4B7/10 | 分类号: | B24B7/10;B24B7/06;B24B41/047;B24B55/04;B23D6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轴 圆台 平面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圆台锯片专用平面磨床,尤其是一种立式双圆台锯片专用平面磨床。
背景技术
目前,平面磨床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磨削工件平面或成型表面。立轴平面磨床利用竖直安置的砂轮主轴以砂轮端面磨削工件,砂轮架可沿立柱的导轨作间歇的垂直进给运动,工件装夹在旋转的圆工作台面上以实现连续磨削。为了便于装卸工件,圆工作台能沿床身导轨纵向移动。但在工件装卸时,磨头停止工作,直到装夹完成,才开始进行磨削。因此加工效率较低,这也成为锯片等行业加工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立轴双圆台锯片平面磨床,使一台双圆台磨床加工效率近似等于两台单工作台磨床,既能节约工厂的设备成本,同时能节省车间的布置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轴双圆台锯片平面磨床,包括横梁,托板,电控系统,冷却系统,液压系统,立柱,床身,工作台,磨头,其特点是:工作台由双圆台构成,并固定在床身前部,左、右布置,工作台上面设置磨头,磨头通过托板连接在横梁上,横梁固定在床身后部上面的立柱上。
每个圆台包括电机,涡轮蜗杆机构,齿轮机构,电磁吸盘,工作台座,工作台座上面装有电磁吸盘,工作台座一侧装有电机,电机通过涡轮蜗杆机构和齿轮机构与电磁吸盘传动连接。
磨头包括磨头箱体、砂轮、法兰、电机、主轴、排风装置,磨头箱体内装有电机,电机的主轴两端分别装有法兰和排风装置,法兰上面固定连接砂轮。
磨头箱体通过转轴与托板转动连接,磨头箱体和托板之间装有调节螺钉,用于磨头与托板之间位置轴线角度的调节。
防护罩10为移动门,用于封闭正在磨削的工作台,而另一个工作台敞开便于操作,两工作台间还设有利用液压装置进行提升或下降的防护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立轴双圆台平面磨床可以磨削最大尺寸小于1000mm的工件,磨头在一个工作台上磨削工件时,另一个工作台可以进行工件的装夹,磨削完第一个工件后,磨头直接移动到第二个工作台进行下个工件的磨削,从而节省了装夹工件的时间,提高了磨床的使用效率。
因此,本发明的立式双圆台磨床可以对最大尺寸小于1000mm的平面工件进行磨削加工。一台双圆台磨床加工效率近似等于两台单工作台磨床,既节约了工厂的设备成本,同时节省了车间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磨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磨头调整示意图;
图4是工作圆台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立轴双圆台锯片平面磨床,包括横梁1,托板2,电控系统3,冷却系统4,液压系统5,立柱6,床身7,工作台8,磨头9,防护罩10等。
工作台8由双圆台构成,并固定在床身7前部,左、右布置,工作台8上面设置磨头9,磨头9通过托板2连接在横梁1上,横梁1固定在床身7后部上面的立柱6上。工作台8能磨削最大尺寸小于1000mm的平面工件。
磨床主体尺寸长宽高为3300mm×2450mm×2600mm。磨头9可移动距离:X方向1800mm,Y方向380mm。为了便于制造、降低成本,床身7和横梁1采用钢板焊接结构,其内浇注水泥以提高抗震性。
防护罩10主要防止冷却液体外溅,采用一个移动门,只用于封闭正在磨削的工作台,而另一个工作台敞开便于操作。两工作台间防护板利用液压装置进行提升或下降,从而使磨头不需提升很高的距离即可在两工作台间移动。
如图2所示,磨头9包括磨头箱体91、砂轮95、法兰96、电机97、主轴98、排风装置99,磨头箱体91内装有电机97,电机97的主轴98两端分别装有法兰96和排风装置99,法兰96上面固定连接砂轮95。为了减小磨头尺寸,电机97去掉外壳,只用定子和转子,直接安装在磨头上。工作时,磨头X方向进给速度为10米/分,Y方向进给速度为8米/分,砂轮旋转速度960转/分。
如图3所示,磨头箱体91通过转轴93与托板2转动连接,磨头箱体91和托板2之间装有调节螺钉94,用于磨头9与托板2之间位置轴线角度的调节。磨头9和托板2之间位置轴线角度可调,调整角度β<10′,通过调节螺钉94,实现磨头箱体91沿转轴93旋转,使箱体轴线和形成小角度的倾斜,在保证锯片中部比边缘后的同时,使磨削平面具有一定的纹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3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