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比例控制阀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9224.6 | 申请日: | 201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玲珑;刘智雄;任建辉;王荣军;徐兵;张军福;杨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4 | 分类号: | F1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比例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液比例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液比例控制阀组。
背景技术
水下定位绞车是海洋平台上重要的装置,其大多采用电液比例控制系统来控制。
现有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通常包括电液比例换向阀、马达、平衡阀和溢流阀。其中,电液比例换向阀的出油口与平衡阀的进油口连通,平衡阀的出油口与溢流阀的进油口和马达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马达的第二工作油口和溢流阀的出油口和电液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通过电液比例换向阀控制高压油的流量,从而控制马达的运转,以实现对水下定位绞车姿态的调整。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在现有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中,电液比例换向阀一般存在零位死区,即电液比例换向阀的阀芯必须达到一定的阀口开度,才能维持输出流量的稳定。电液比例元件的最小稳定输出流量为3L/min,马达在正常工作状态下,3L/min的最小稳定流量使得马达在10s中内旋转3圈(马达旋转一圈对应的缆绳的行程为10mm),则缆绳在3L/min对应的行程为30mm,超出了绞车的毫米级高精度控制要求,影响水下定位绞车的高精度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绞车的精度控制不能达到毫米级要求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液比例控制阀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液比例控制阀组,包括:第一溢流阀、平衡阀、油箱和电液比例换向阀,所述阀组还包括:双速切换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一梭阀;
所述电液比例换向阀的第一出油口与所述平衡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平衡阀的弹簧腔先导口分别与所述平衡阀的出油口和所述平衡阀的进油口相互连通,所述平衡阀的出油口、所述第一溢流阀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一进油口、所述双速马达的第一工作油口相互连通,所述双速马达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梭阀的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溢流阀的出油口、所述平衡阀的控制油口和所述电液比例换向阀的第二出油口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溢流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溢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双速切换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双速切换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双速马达变量油缸的两个油口连通,所述双速切换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组还包括:第二梭阀、减压阀和第三溢流阀,所述减压阀的出油口和所述电液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电液比例换向阀的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溢流阀的进油口和所述减压阀的控制油口相互连通。
具体地,所述平衡阀的控制油口上设置有单向节流阀,所述单向节流阀由第一节流阀和单向阀并联而成,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平衡阀的弹簧腔先导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阀和所述单向节流阀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具体地,所述电液比例换向阀为三相四通阀。
具体地,所述双速切换阀为两位四通换向阀。
具体地,所述平衡阀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平衡阀的进油口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绞车正常收缆、放缆操作过程中,需进行毫米级高精度行程控制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双速马达的大排量与小排量的切换来克服电液比例换向阀存在零位死区,双速切换阀电磁铁得电,高压油与第一梭阀的进油口比较后,油压高于第一梭阀的控制压力,高压油流入第二梭阀,推开第二溢流阀,并通过双速切换阀驱动马达变量油缸运动,使双速马达处于大排量的工作状态,此时,双速马达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油液增多,即在最小稳定输出流量3L/min的输出状况下,双速马达在运行10s时刚好旋转一圈,缆绳的行程正好为10mm,实现了对水下定位用绞车的毫米级高精度行程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液比例控制阀组线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9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甲醛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线裂缝深度自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