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能性纺纱短纤母粒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8781.6 | 申请日: | 2012-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9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翁启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巧维企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1/10 | 分类号: | D01F1/10;D01F6/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能 纺纱 短纤母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纤维母粒的制备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样机能的纺纱纤维母粒及其制作方法,藉以能开发具有抗菌、远红外线及负离子等多功能合一的机能性寝具产品。
背景技术
常见的纤维通常可用以制成布料、衣物、寝具、织物等产品,而具有保暖、美观及保护等功能,但由于上述物品容易滋生细菌及臭味,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目前有具抗菌、除臭等机能性织物的开发,机能性织物是指添加功能性粒子或成分于织物纤维之内,或直接由具有机能性的纤维编织而成。例如以活性碳粒子用来除臭或吸附移除杂质、吸附毒性物质与臭味。
而目前机能性纤维的运用相当广泛,美国专利编号4,696,742、编号6,319,440、编号5,238,899、编号4,772,455便提供了数种活性碳纤维,可以制成各种织物用来移除或吸附杂质、毒性物质与臭味。
另有抗微生物纱线的产生,如中华民国发明公告第200504262号“具有奈米银颗粒的抗微生物纱线及其制造方法”专利案,其主要是提供一种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的纱线,该纱线的抗微生物的杀真菌作用源于附着在纱在线的奈米银粒子(直径在1到100nm之间),该纱线则包含由棉、亚麻、丝、羊毛、皮革、混纺织物和合成纤维或者组合制备的纤维,藉以利用该抗微生物纱线制造的布料可进一步用于制造衣服、内衣、短袜、鞋垫、鞋衬里、床单、枕套织物、毛巾、妇女卫生产品、实验外衣和医用制服等,以产生抗菌的作用。
然而上述的纤维织品,仅能制造出单一抗菌功能的奈米银纤维,并无法产生其它附加的功能,所以在使用上受到限制,难以提高其附加价值。虽然业界另提供有如我国专利公告第I341879号“多功能纺纱纤维母粒的制法”的专利前案,然其仍以银离子为主,且母粒粒径过大,造成其机能无法被有效的释出,再者制造成本过高,也影响到后续消费者接受的程度,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针对前述现有机能性纺纱纤维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经不断努力的改良与试作,终于成功开发机能性纺纱短纤母粒。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能性纺纱短纤母粒,藉以使母粒具有抗菌、远红外线及负离子的功能,从而供开发具多样机能的寝具产品。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能性纺纱短纤母粒,其能提高负离子的释放强度,以增强使用者免疫力及抗菌力,同时具有远红外线放射效果,可以提高产品的保暖效果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具体实现前述的目的及功效,其以机能性酯粒为基材,该机能性酯粒成分包含有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电气石、氧化锌、银离子、麦饭石及深海藻泥的稀有微量元素,且将机能性酯粒的基材研磨成平均粒径小于等于0.3um的颗粒大小的母粒。
优选的,所述母粒有效浓度为10%,并与聚酯粒聚合抽丝,其母粒添加比为3~15%,供制成1.5d/44mm的机能性原纱,之后再加工成短纤的捻纱。
优选的,所述母粒有效浓度为10%,并与聚酯粒聚合抽丝,其母粒添加比为3~15%,且利用100%回收环保的饮料用保特瓶,熔融抽丝成6d/64mm再生棉。
藉此,通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使得本发明的母粒粉末超威细、且粒径均匀,由于远红外线属天然放射性核种且核种活度远低于基准值非常安全,再者纤维内含天然陶瓷成份会吸收人体与自然界所散发的光和热,然后再释放出与人体波长相近的远红外线,如此不仅能提高负离子的释放强度,以增强使用者免疫力及抗菌力,同时可通过远红外线提高产品的保暖效果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保健效果,藉以使母粒具有抗菌、远红外线及负离子的功能,供开发具多样机能的寝具产品,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提升其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构成、特征及其它目的,以下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同时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具体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巧维企业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巧维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7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