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8549.2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秦明;匡蕾;陈升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2B26/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稳定 挡板 位置 静电 驱动 可变 衰减器 | ||
1.一种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该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包括挡板(1)、活动梳齿(2)、两侧沿纵向弯折的弹簧(3)、两个第一锚区(4)、固定梳齿电极(5)、两个活动梳齿电极(6)、光纤槽固定框(7)、固定梳齿(8)、两个应变电阻(9)、两个应变电极(10)、衬底(11)和第二锚区(12);
光纤槽固定框(7)、第一锚区(4)、第二锚区(12)和应变电阻(9)分别固定连接在衬底(11)上,且应变电阻(9)和第一锚区(4)之间设有绝缘层;光纤槽固定框(7)围成光纤槽(13),挡板(1)嵌在光纤槽(13)中,挡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梳齿(2)的一侧;每个第一锚区(4)的顶面设有一个活动梳齿电极(6),每个应变电阻(9)的顶面设有一个应变电极(10);弹簧(3)的两侧分别与一个应变电阻(9)连接,且弹簧(3)的中部与活动梳齿(2)固定连接;第二锚区(12)的一侧设有固定梳齿(8),固定梳齿(8)和活动梳齿(2)交替布置,第二锚区(12)的顶面设有一个固定梳齿电极(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馈驱动电路,该反馈驱动电路包括电流源(C1)、电位器(W)、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输出电阻(Rc)、应变电阻(9)、放大器(A)和三极管(Q),电流源(C1)和应变电阻(9)构成电桥的一个边,电位器(W)和第一电阻(R1)构成电桥的另一边,该电桥两边的输出端接放大器(A),放大器(A)输出控制三极管(Q)导通状态,三极管(Q)的基极与放大器(A)输出端之间连接第二电阻(R2),三极管(Q)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的集电极和电源之间接输出电阻(Rc),输出电阻(Rc)的两端接活动梳齿电极(6)和固定梳齿电极(5)。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1)、活动梳齿(2)、弹簧(3)、第一锚区(4)、光纤槽固定框(7)和第二锚区(12)为同一种导电材料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梳齿电极(5)、活动梳齿电极(6)和应变电极(10)为同一种金属材料制成。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稳定挡板位置的静电驱动可变光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11)上设有凹槽,凹槽位于光纤槽(13)、挡板(1)、活动梳齿(2)和弹簧(3)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5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鹅肝酱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色晕细腻的挑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