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8243.7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0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锋 |
主分类号: | E04C1/42 | 分类号: | E04C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25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玻璃砖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空心玻璃砖是以烧熔的方式将两片玻璃胶合在一起,再用白色胶搅和水泥将边隙密合,可依玻璃砖的尺寸、大小、花样、颜色来做不同的设计表现。依照尺寸的变化可以在家中设计出直线墙、曲线墙以及不连续墙的玻璃墙。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面积的砖墙或有弧度的施工方式,需要拉铜筋来维持砖块水平,而小面积砖墙施工中,需要在每个玻璃砖相连的角上放置专用固定架连接施工。
在现有技术中,空心玻璃砖在制造的过程中,都是以打钻孔的方式进行加工的,这样不但比较费时,而且工作量大,成本高;空心玻璃砖在家具装潢的每块玻璃在叠层的时候会出现因焊接不牢固而产生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通过改进从而空心玻璃砖更加的牢固美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上玻璃块和下玻璃块,所述上玻璃块和下玻璃块均呈空心体,且在正中间设有一个通孔,所述通孔用来安插杆件,所述下玻璃板前后板呈弧形状,且相对的上玻璃板也呈弧形状,所述上玻璃板和下玻璃板通过强力粘结剂相结合形成空心玻璃砖。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玻璃砖的制造工艺如下:
1)制造上玻璃板和下玻璃板的成型模具:制造成型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模具通过设计上玻璃块上底板和下玻璃块下底板,及其在上底板和下底板上设的通孔成一直线,其次设计上玻璃块和下玻璃块相对应的弧形状,然后设计上玻璃块与下玻璃块的厚度一样的框架,框架为方形体,最后上底板和下地板分别和框架合成一体形成模具;
2)制成模具在加工的设备上安装好,调节料温1000-1200度,对各运行机构进行调整压制成型,然后放入砖炉中退火,退火的温度控制在600-650度;
3)退火后,将成型的上玻璃板和下玻璃板通过强力粘结剂结合成空心玻璃砖;
4)最后进行成品检验和包装。
本发明的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是:1、在空心玻璃砖上打有一个通孔,可以用杆件进行连接,从而空心玻璃砖进行叠加的装饰品更加的牢固;2、在加工空心玻璃砖时效率高,工作量小,成本低;3、红心玻璃砖的表面更加的靓丽闪烁。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上玻璃块1和下玻璃块2,所述上玻璃块1和下玻璃块2均呈空心体,且在正中间设有一个通孔3,所述通孔3用来安插杆件,所述下玻璃板3前后板呈弧形状4,且相对的上玻璃板1也呈弧形状4,所述上玻璃板1和下玻璃板2通过强力粘结剂相结合形成空心玻璃砖。
其中,所述空心玻璃砖的制造工艺如下:
1)制造上玻璃板和下玻璃板的成型模具:制造成型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模具通过设计上玻璃块上底板和下玻璃块下底板,及其在上底板和下底板上设的通孔成一直线,其次设计上玻璃块和下玻璃块相对应的弧形状,然后设计上玻璃块与下玻璃块的厚度一样的框架,框架为方形体,最后上底板和下地板分别和框架合成一体形成模具;
2)制成模具在加工的设备上安装好,调节料温1000-1200度,对各运行机构进行调整压制成型,然后放入砖炉中退火,退火的温度控制在600-650度;
3)退火后,将成型的上玻璃板和下玻璃板通过强力粘结剂结合成空心玻璃砖;
4)最后进行成品检验和包装。
本发明的空心玻璃砖及其制备工艺的有益效果是:1、在空心玻璃砖上打有一个通孔,可以用杆件进行连接,从而空心玻璃砖进行叠加的装饰品更加的牢固;2、在加工空心玻璃砖时效率高,工作量小,成本低;3、红心玻璃砖的表面更加的靓丽闪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锋,未经杨晓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8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环保型板材
- 下一篇:单元组合体喉部楼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