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7683.0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杰;李术才;孙子正;王汉鹏;朱明听;翁贤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邓建国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钻机 底座 协调 升降 控制系统 | ||
1.一种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桁架(1)、上部桁架(2),下部桁架(1)和上部桁架(2)之间通过撑杆系统和多个折叠支腿组件连接,每个折叠支腿组件中部设有铰接的节点,多个折叠支腿组件的节点之间的通过稳定升降结构连接在一起,稳定升降结构与升降动力系统连接;上部桁架(2)与约束其在垂直方向上移的升降约束系统连接,上部桁架(2)的上端设置旋转底盘(3),旋转底盘(3)上设置定位指针(26)和用于安装钻机的旋移导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部桁架(2)、(1)均包括由横梁和纵梁组成的框架结构;所述折叠支腿组件分布于上、下部桁架的四角,节点处通过横向连杆(10)及纵向连杆(11)铰接,横向连杆(10)或纵向连杆(11)连接升降横杆(19),升降横杆(19)与升降动力系统连接,横向连杆(10)、纵向连杆(11)和升降横杆(19)共同组成所述稳定升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横杆(19)两端分别固定于两纵向连杆(11)的中点,横向连杆(10)、纵向连杆(11)和升降横杆(19)组成“曰”字型构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腿组件由柱形支腿(9)和液压千斤顶支腿(8)组成,所述液压千斤顶支腿(8)与液压控制系统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升降动力系统包括液压支柱(12)及液压控制台;所述的液压支柱(12)两端通过铰链结构固定在升降横杆(19)和下部桁架(1)的纵梁上,经由油管与液压控制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约束系统由呈垂直方向设置的导向轨(4)和导向轮(6)组成,导向轨(4)固定在下部桁架横梁端部;所述的导向轮(6)通过万向轴(5)与上部桁架横梁端部,并置于导向轨(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系统包括若干不同长度的撑杆(14),若干撑杆(14)上下端分别与上部桁架(2)和下部桁架(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桁架横梁上设有若干预留孔(22),所述撑杆(14)下部铰接在下部桁架横梁上,上端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预留孔(2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桁架(1)上设有十字承板(23),十字承板(23)与旋转底盘(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钻机底座协调升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移导轨(15)包括旋转底盘(3)内侧切割的两个半圆形刻槽,沿旋转底盘(3)外缘的圆周设置刻度线(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76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