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5439.0 | 申请日: | 201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9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泰;田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新巨能高热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K11/83 | 分类号: | C09K11/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配型 农膜 转光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膜领域的转光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无机化合物的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转光农膜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聚乙烯,醋酸乙烯/乙烯(EVA)等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即转光剂,当太阳光通过棚膜后将日光光谱中对作物作用不大甚至有害的280-400nm的紫外光、500-600nm的黄绿光转换为作物光合作用所必须的500-580nm的蓝紫光和600-660nm的红橙光。转光剂的作用改善了自然光照的光质,强化了作物的光合作用。
由于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得作物长势茁壮,叶子肥大,增产,早熟,改善品质。因此,转光农膜受到了广泛重视。
作为农膜转光剂,将紫外光转为红橙光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类,由于缺少蓝紫光,还不能达到仿生态农膜的要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农膜转光剂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农膜转光剂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具有仿生态性能,发光时间长、使作物生长茁壮,改善果实品质,使果品早熟,增产的新型的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农膜转光剂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农膜转光剂,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农膜转光剂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备发射红橙光和蓝紫光两种光谱的农膜转光剂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不仅发射红橙光还能发射蓝紫光的组分,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其由A组分和B组分复配制成,其中A组分的化学计量式为(Y1-a-b-cMbMcEua)(P1-xVx)O4,其中M为共掺杂离子,即Bi、Sb、Sm、Tb等离子中的一种或二种,其中0.01<a<0.1,0≤b<0.1,0≤c<0.1,0<x<0.5;B组分选用QD-Ⅱ,而QD-Ⅱ为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晶荧光量子点。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其中所述的A组分在280-400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主峰619nm,B组分在280-400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主峰460nm。
前述的复配型农膜转光剂,其中所述的A组分和B组分的质量百分比范围分别为70-90%和10-30%,将A、B组分放于混料器中混合8-12小时,即得到复配型农膜转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新巨能高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新巨能高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