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5358.0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彤;赵益宏;蔡伟杰;熊想涛;陈文强;韦兴民;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25/00;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张群峰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自动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在很多交通安全事故中,驾驶员在猛烈的汽车撞击后进入昏厥状态而导致延误报警求救的最佳时机,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若汽车上安装一种能够在发生碰撞后自动报警的模块,能够在汽车发生事故后及时报警以避免延误救治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车辆所处地理位置以及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在车辆发生碰撞后触发第一移动终端自动向第二移动终端发出报警信息,实现及时报警的目的,避免了因延误报警时机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所述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包括:
碰撞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
GPS定位模块,实时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
主控制模块,实时接收并保存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并接收所述碰撞信号;所述主控制器设置成: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向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包含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出包含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报警信息。
所述主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之间通过蓝牙进行通讯。
所述主控制模块具体包括:
主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碰撞信号后发出所述报警信号;
CAN收发器,用于实现所述主处理器与车辆的CAN总线之间的数据传输;
CAN转蓝牙模块,用于实现将所述主处理器通过CAN总线发出的所述报警信号通过蓝牙发送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
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存储器,与所述主处理器相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碰撞监测模块为车辆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在监测到车辆发生碰撞后发出所述碰撞信号。
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设置成在监测到车辆发生碰撞后向CAN总线发出预设次数的所述碰撞信号。所述主控制模块设置成接收到所述预设次数的碰撞信号后,才发出所述报警信号。
所述GPS定位模块可以为车载导航仪。
上述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及时报警,避免延误救治时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汽车碰撞自动报警系统包括:
碰撞监测模块102,监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发出碰撞信号;
GPS定位模块104,实时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
主控制模块101,实时接收并保存所述地理位置信息,并接收所述碰撞信号;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信号后向第一移动终端107发出包含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移动终端107向第二移动终端108发出包含所述地理位置信息的报警信息。
具体地,所述报警信息为所述第一移动终端107中预设的报警语音信息以及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碰撞监测模块102具体可以为车辆上已有的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来监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并在发生碰撞时发出所述碰撞信号。具体地,所述安全气囊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发送预设次数的碰撞信号。所述预设次数具体可以为5次或者其他数值。
所述GPS定位模块104具体可以为车载导航仪。
具体地,所述主控制模块101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107可通过蓝牙方式进行通讯。所述主控制模块101具体可以包括:
主处理器103,用于接收所述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碰撞信号后发出所述报警信号;
CAN收发器109,用于实现所述主处理器与车辆的CAN总线之间的数据传输;
CAN转蓝牙模块105,用于实现将所述主处理器103通过CAN总线发出的所述报警信号通过蓝牙发送到所述第一移动终端107;以及
存储器106,与所述主处理器103相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地理位置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5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比马前列素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缆接头的滚珠装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