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炮尾量规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04871.8 | 申请日: | 201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麻俊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规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炮尾量规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炮管是火炮的关键部件,磨损严重,需要定期更换,而炮尾质量直接关系到炮管能否互换。因为该量规结构特殊,相对位置要求难以保证,采用传统的加工方法难以加工合格,不能有效保证炮管的互换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攻克炮尾互换性量具的加工难点,制造出合格的量规,满足炮尾的互换性要求,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炮尾量规及其加工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炮尾量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外壁设有用于检验炮尾螺纹的矩形螺纹;
第二组装管,所述第二组装管径向上设有用于检验炮闩的通孔;
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组装管的一端端面对接。
以及一种炮尾量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组装管加工:
底碳工具钢车出预定长度并留有加工余量,然后车出预定直径的外圆并留有圆磨余量,且车出预定孔径的内孔且并留有圆磨余量,形成第一组装管;
在第一组装管外壁车出螺纹并留有螺纹磨余量;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渗碳处理;
车去第一组装管端面预留的加工余量,铣去不完整螺纹;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淬火处理;
研压第一组装管的内孔,粗磨外圆;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定性煮油处理;
精磨第一组装管外圆及螺纹;
磨平第一组装管端面,放钳工研压余量,然后压平端面;
第二组装管加工:
底碳工具钢车出预定长度并留有加工余量,然后车出预定直径的外圆并留有圆磨余量,且车出预定孔径的内孔且并留有圆磨余量,形成第二组装管;
沿第二组装管径向车出通孔并留有余量;
对第二组装管进行渗碳处理;
车去第二组装管端面预留的加工余量,铣去钻孔处的渗碳余量;
对第二组装管进行淬火处理;
磨第二组装管通孔尺寸,粗磨外圆;
对第二组装管进行定性煮油处理;
精磨第二组装管外圆,磨平第二组装管端面,放钳工研压余量,然后压平端面;
将第一组装管的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组装管的一端端面对接总装。
本发明提供的炮尾量规及其加工方法,采用低碳工具钢,采用先粗加工、渗碳淬火后精加工的工艺路线,降低加工难度,通过可对接的第一组装管和第二组装管,使炮尾量规的螺纹和通孔的相对位置可以任意调整,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炮尾量规的测量精度,有效保证炮管的互换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然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均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实施例:
一种炮尾量规,包括:
第一组装管,所述第一组装管的外壁设有用于检验炮尾螺纹的矩形螺纹;
第二组装管,所述第二组装管径向上设有用于检验炮闩的通孔;
所述第一组装管的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组装管的一端端面对接。
一种炮尾量规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组装管加工:
底碳工具钢车出预定长度并留有2mm加工余量,然后车出预定直径的外圆 并留有1mm圆磨余量,且车出预定孔径的内孔且并留有5mm圆磨余量,形成第一组装管;
在第一组装管外壁车出螺纹并留有0.3-0.5mm螺纹磨余量;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渗碳处理,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车去第一组装管端面预留的加工余量,铣去不完整螺纹;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淬火处理;
研压第一组装管的内孔,粗磨外圆;
对第一组装管进行定性煮油处理;
精磨第一组装管外圆及螺纹;
磨平第一组装管端面,放钳工研压余量,然后压平端面;
第二组装管加工:
底碳工具钢车出预定长度并留有2mm加工余量,然后车出预定直径的外圆并留有1mm圆磨余量,且车出预定孔径的内孔且并留有圆磨余量,形成第二组装管,第二组装管一端外圆按第一组装外圆尺寸加工,放磨;
沿第二组装管径向车出通孔并留有5mm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48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