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烟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4550.8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4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智强 |
主分类号: | A24F13/06 | 分类号: | A24F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市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烟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烟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氨、苯等致癌物。然而吸烟已是人们在长久的生活和工作中养成的习惯,不容易戒掉,为此,如何将吸入人体的有害物质降到最低,是人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目前,市场上烟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适用于无过滤嘴类香烟及雪茄烟等的烟嘴,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嘴与烟草直接接触。另一种是适用于吸散烟丝的烟嘴,如长烟袋锅等,主要是加长烟气的通道,从而使部分焦油类物质附着在烟道内腔的表面,即所谓的“烟袋油子”,但是,它们都未能全面、高效地清除或过滤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因此,人们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木棉过滤等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但是由于其为一层过滤方式,吸附作用小,仍未能较好地解决过滤掉烟草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的问题,而且现在技术中的过滤嘴,一般为一次性使用,增加了成本,人们在使用时有所顾虑,不利于应用的普及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过滤效果好、可更换滤芯的香烟过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香烟过滤装置,其包括杆体、吸嘴及设有香烟接口的过滤组件,该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首端,所述吸嘴通过一弹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杆体的尾端,并能通过该弹出机构将所述杆体上的过滤组件弹出。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一筒形套体、一前滤体及一后滤体,所述香烟接口设置在筒形套体的首部,该筒形套体的尾部端面设有出烟接口,所述前滤体、后滤体依次设置在所述筒形套体内,该筒形套体的首端外侧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定位凸点。
所述杆体的前端内孔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与所述筒形套体上的定位凸点相配合的卡口。
所述前滤体为一具有内部空间的壳体,该壳体的前侧壁中心位置设有一与所述香烟接口相连通的进烟孔,该壳体的后侧壁上设有一与该进烟孔相对应的分流柱,并于该分流柱的周边呈圆心对称设有若干出烟孔。
所述后滤体为纤维滤块,其一端抵触在所述出烟孔上,另一端抵触在所述出烟接口上。
所述弹出机构包括一套壳、一顶杆、一大弹簧及一小弹簧,所述套壳的首端内壁设有内螺纹,并对应于所述杆体上设有与该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该套壳的尾端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一缩口,所述顶杆置入所述套壳内,且该顶杆的首端设有一与所述香烟接口相适配的顶部,尾端设有与所述吸嘴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大弹簧套设在顶杆的顶部上,且其一端抵触在所述杆体上,另一端抵触在顶杆上,所述小弹簧套设在顶杆的连接部上,且其一端抵触在所述吸嘴上,另一端抵触在顶杆上。
所述杆体的外侧面设有若干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防滑凸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利用过滤组件中的前滤体及后滤体对烟草燃烧时产生的有毒烟气进行层层过滤、吸附、沉积等,能全面、高效地清除或过滤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效果好,能更好地保护了吸烟者的健康;而且当该过滤组件所过滤的有害物质沉积比较多时,可轻按吸嘴,便可通过弹出机构将该过滤组件快速弹出以方便更换新的过滤组件,操作方便,使用简单,不仅保证了过滤效果,而且降低了使用成本,利于应用的普及和推广。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过滤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弹出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香烟过滤装置,其包括杆体1、吸嘴2及设有香烟接口31的过滤组件3,该过滤组件3设置在所述杆体1的首端,所述吸嘴2通过一弹出机构4设置在所述杆体1的尾端,并能通过该弹出机构4将所述杆体1上的过滤组件3弹出。
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一筒形套体32、一前滤体33及一后滤体34,所述香烟接口31设置在筒形套体32的首部,该筒形套体32的尾部端面设有出烟接口35,所述前滤体33、后滤体34依次设置在所述筒形套体32内,该筒形套体32的首端外侧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定位凸点36。
所述杆体1的前端内孔呈逐渐缩小状形成与所述筒形套体32上的定位凸点36相配合的卡口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智强,未经吴智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45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