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备安全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4219.6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6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咏林 |
主分类号: | B25J19/06 | 分类号: | B25J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 安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装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设备安全保护器。
背景技术
感应光幕也就是光电安全保护装置(也称安全保护器、冲床保护器、红外线安全保护装置等)。在现代化工厂里,人与机器协同工作,在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上,如冲压机械、剪切设备、金属切削设备、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焊接线、机械传送搬运设备、危险区域(有毒、高压、高温等),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的人身伤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应用机械手自动执行生产任务也越来越多。机械手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领域。现代化的注塑机常常配置有机械手,需要使用机械手来拾取注塑机生产的产品,并放置到预定的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现有的机械手一侧都没有安装有安全装置,当机械手臂在运转时,若有人不小时靠近机械手臂,则容易出现撞伤、碰伤现象发生,对人身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安全性高和避免机械手设备撞伤、碰伤现象发生的设备安全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备安全保护器,其包括多个感应光幕及多个支撑架,对应机械手运转时所需的活动区域位置将所述支撑架设置在该活动区域的边界线交点处,所述感应光幕设置在支撑架上,并与所述机械手相连接。
所述感应光幕包括一发光器及一受光器,所述发光器设置在一支撑架上,所述受光器设置在与该支撑架相毗邻的另一支撑架上,并使该受光器与所述发光器相对正。
所述发光器包括一长条状板体及多个红外线发射器,该些红外线发射器沿所述长条状板体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的背面设有卡扣,并对应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该卡扣相适配的插槽。
所述受光器包括一长条状板体及多个红外线接收器,该些红外线接收器沿所述长条状板体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的背面设有卡扣,并对应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该卡扣相适配的插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机械手设备运转所需的活动区域的边界线交点处设有感应光幕,当作业人员不小心进入活动区域时,即处于危险区域时,感应光幕自动感应并发送信号至机械手设备,机械手设备感应并自动进入安全状态而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高,对于人及设备均给予充分的安全保护。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局部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安全保护器,其包括多个感应光幕3及多个支撑架2,对应机械手1运转时所需的活动区域位置将所述支撑架2设置在该活动区域的边界线交点处,所述感应光幕3设置在支撑架2上,并与所述机械手1相连接。
所述感应光幕3包括一发光器31及一受光器32,所述发光器31设置在一支撑架2上,所述受光器32设置在与该支撑架2相毗邻的另一支撑架2上,并使该受光器32与所述发光器31相对正。
所述发光器31包括一长条状板体311及多个红外线发射器312,该些红外线发射器312沿所述长条状板体311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311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311的背面设有卡扣4,并对应于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与该卡扣4相适配的插槽5。
所述受光器32包括一长条状板体321及多个红外线接收器322,该些红外线接收器322沿所述长条状板体321长边方向依次排列在该长条状板体321的正面上,该长条状板体321的背面设有卡扣4,并对应于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与该卡扣4相适配的插槽5。
工作时,当作业人员不小心进入活动区域时,即处于危险区域时,感应光幕3自动感应并发送信号至机械手1,机械手1感应并自动进入安全状态而不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性能高,对于人及设备均给予充分的安全保护。
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安全保护器,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咏林,未经王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4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电动汽车的故障电弧检测装置
- 下一篇:飞机电磁环境安全裕度评估规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