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01919.X 申请日: 2012-11-29
公开(公告)号: CN102935125A 公开(公告)日: 2013-02-20
发明(设计)人: 董银卯;孟宏;李丽;孙丽丽;任晗堃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工商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6/736 分类号: A61K36/736;A61K8/97;A61P9/14;A61P29/00;A61P7/02;A61Q19/00;A61Q19/10
代理公司: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代理人: 陈曦;郭亚芳
地址: 100048***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祛除 面部 血丝 功效 外用 中药 组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制备得到的中药植物祛除面部红血丝护肤制剂。

背景技术

面部红血丝,医学上又称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过程为,在炎症介质的刺激下发生的一系列内皮细胞级联反应,使其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中高分子物质外渗,血小板被激活,在凝血酶作用下血小板发生凝聚,同时由于血浆中高分子物质外渗,导致红细胞浓集及粘稠度增加。从而出现面部皮肤泛红,肉眼可见的扩张的毛细血管,常伴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点状、线状或星状等现象中医学中认为面部红血丝的出现是由于素体阴虚血热,津血不足,脉络瘀滞所致肌肤失养,皮肤干枯,从而角化加快,皮肤变薄,红脸出现。而脉络瘀滞即为血小板凝聚所导致血流减慢,运行不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紫外线的照射,电脑辐射,各种药物刺激,以及一些祛斑换肤化妆品的刺激等,致使红血丝不仅仅像过去一样出现在海拔较高、地域气候较恶劣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人们同样受到皮肤红血丝的困扰。

国内外治疗红血丝的手段多以激光治疗的物理方法为主,违背肌肤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强制性的一次性祛除红血丝,造成毛细血管僵死,表层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可能产生结块、色素沉着,易复发;另一种手段是口服药物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到达靶位点进行相应的药理作用,同时对机体还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目前急需一种药效稳定、持久、疗效显著、对皮肤作用温和、安全性高的治疗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出上述提取物作为添加剂制备的护肤制剂。

本发明的发明思路为:结合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将中药红豆、乌梅、金缕梅、丹参、贯叶连翘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形成复方制剂,并将其作为活性组分。含有该活性组分的制剂能多条途径全方位祛除面部红血丝问题,促进血液微循环,还具有防辐射和保湿的功效,佐以芦荟使产品更加安全、温和、低刺激,最终达到恢复面部皮肤健康的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组成:

红豆20~50、乌梅20~40、金缕梅20~40、丹参10~30、贯叶连翘10~30。

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组成:

红豆20~50、乌梅20~40、金缕梅20~40、丹参10~30、贯叶连翘10~30、芦荟10~20。

一种上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按所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原料药;

(2)将原料药放于水中煎煮水提两次:第一次提取原料药与水的质量比为1:10~1:30,煎煮时间为60~180min得提取液;第二次提取原料药与水的质量比为1:5~1:20,煎煮时间为60~120min得提取液;合并两次提取液;

(3)冷却,过滤,取滤液,即得。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第一次提取原料药与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20,反应时间为120min;第二次提取原料药与水的质量份数比为1:15,反应时间为9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冷却至20~50℃,100~200目过滤。

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中药提取物,所述提取物由上述方法提取得到的。

上述提取物在制备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护肤制剂中的用途。

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护肤制剂,所述护肤制剂由所述提取物和护肤领域常规辅料制成。

一种具有祛除面部红血丝功效的外用护肤组合物,所述护肤组合物由下述质量百分比原料组成:

一种上述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1)将A相中各原料称好,除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外的其他组分混合加热至80℃~85℃后再加入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铵/VP共聚物,搅拌均匀保温30~60min;

(2)降温至45℃以下,加入B相各组分搅拌均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19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