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极专用抛丸清理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0919.8 | 申请日: | 201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 发明(设计)人: | 夏克廷;吕洪伟;杨光;李德生;尹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C3/02 | 分类号: | B24C3/02;B24C3/32;B24C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抛丸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残极专用抛丸清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残极抛丸清理机,采用的是在抛丸室两侧布置抛丸器,并且需两套循环系统,残极直线通过清理室时,在行走的过程中进行清理。由于工件清理时不能旋转,造成残极表面清理不均匀。并且需要两套提升机、分离器。设备复杂、造价高、易损件多,后期维护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残极专用抛丸清理机,所述抛丸清理机高效,安全可靠,清理效果均匀、密封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残极专用抛丸清理机,包括基底、除尘系统、纵向旋转装置、横向旋转装置,在基底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纵向旋转装置固定在支撑机构上,在纵向旋转装置的上方依次分别设置了吹丸室、抛丸室和前附室,在抛丸室的上方设有分离器,横向旋转装置设置在抛丸清理机的后部,在横向旋转装置的一端设有弹丸补充机构,抛丸室通过密闭管道与除尘系统相连通,在弹丸补充机构的侧面设有提升机,所述抛丸室设有外门、内门和密闭装置,在除尘系统的下方设有电控系统。
在抛丸室内设有抛丸器。
所述分离器固定在一个平台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高效,安全可靠,清理效果均匀、密封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1、基底;2、吹丸室;3、纵向旋转装置;4、抛丸室;5、前附室;6、横向旋转装置;7、提升机;8、弹丸补充机构;9、抛丸器;10、弹丸控制系统;11、分离器;12、平台;13、除尘系统;14、外门;15、密封装置;16、内门;17、电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基底1、纵向旋转装置3、横向旋转装置6,在基底1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纵向旋转装置3固定在支撑机构上,在纵向旋转装置3的上方依次分别设置了吹丸室2、抛丸室4和前附室5,在抛丸室4的上方设有分离器11,横向旋转装置6设置在抛丸清理机的后部,在横向旋转装置6的一端设有弹丸补充机构8,在弹丸补充机构8的侧面设有提升机7。在抛丸室4内设有抛丸器9。所述分离器11固定在一个平台12上,在平台12的下方设有弹丸控制系统10和除尘系统13。所述抛丸室4设有外门14、内门16和密封装置15,在除尘系统13的下方设有电控系统17。
悬链输送机将残极输送至抛丸机前的等待工位,启动后,外门14打开,密封装置15打开、残极进入抛丸室4,关闭外门14、关闭密封装置15,残极自转,打开供丸闸,进行抛丸清理。清理结束后,关闭供丸闸,打开密封装置15、打开外门14,残极进入吹丸室2,同时另一组残极进入抛丸室4,关闭密封装置15、关闭外门14,残极自转,开始吹丸,另一组抛丸,结束后,残极出吹丸室2。依次程序进行下一组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星铸造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09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旧铅酸蓄电池铅回收熔炼炉
- 下一篇:慢病毒载体向脑的递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