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检测制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00344.X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车宝泉;王铁松;张喆;高青;赵明;王志斌;郭洪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10003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检测 制品 非法 添加 西布曲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品、保健食品或食品的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快速筛查药品、保健食品或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西布曲明的方法。
背景技术
西布曲明(sibutramine)是Knoll公司于1997年上市的5-经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其化学名为N-{1-[1-(4-氯苯基)环丁基]-3-甲基丁基}-N,N'-二甲胺,分子结构中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加快新陈代谢和抑制食欲、增加饱感,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降低血脂水平和胆固醇水平,临床上用于肥胖症的治疗,具有吸收好,疗效确切等特点。盐酸西布曲明上市后,先后有大约1000万人使用过本品,销售额也以50%的年增长率增长,成为流行于欧美最畅销的减肥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于1997年11月正式批准该药作为治疗肥胖症的专用药物,并规定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0年7月将其作为二类新药批准上市后,同样规定按处方药管理。没有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西布曲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的不良反应。另外,服用西布曲明还会产生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肾损害、对性功能的影响、皮疹、脱发等等。临床医生在应用西布曲明时,应特别注意对其不良反应的观察,减少合并用药,禁止在未成年和老年人群中应用,以保证用药者的安全。
目前关于西布曲明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己有不少报道,英国、新西兰、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报道服用西布曲明的人有不良反应,如头疼、头昏、目眩、高血压、心动过速、心悸、胸痛、失眠、焦虑抑郁、记忆力受损和轻微的胃肠综合症,此外还有多例的死亡报告。我国允许使用西布曲明类减肥药品,但须要慎用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使用时身体状况要随时监测,使用前应该接受肝功能、血脂、蛋白、血压等一系列检查,使用中的身体状况也要随时监测才能确保安全用药。它禁用于妊娠、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器质性肥胖(如没有治疗的甲状腺能低下)者,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GI)治疗的病人,对西布曲明过敏的病人、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接受其他中枢性食欲抑制药的患者。
但是,有些减肥类药品和保健品的生产厂家却在产品中非法掺入西布曲明。为有效地打击这种制假掺伪的不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很有必要建立可靠的针对非法掺入西药盐酸西布曲明的检测方法。针对在减肥类药品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情况日趋严重,国家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6年3月14日批准了针对治疗肥胖症的中成药的药品检验补充检验方法,批准件编号为2006004。该方法适用于治疗肥胖症的中成药中涉嫌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麻黄碱、芬氟拉明的监督检验,采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检测对药品中非法添加的西药成分进行确证和含量测定。该方法涉及的仪器非常昂贵,而且使用时需要的耗材亦不便宜,对于大量的检验,以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这项检验活动有较大的难度。
目前,西布曲明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设备昂贵、运行费用高、操作过程复杂,不适用于在基层部门广泛开展。此外,还有利用化学反应的快速鉴别法,快速鉴别筛查技术以其成本低,覆盖面广等优点而得到了业界许多人士的重视。
例如,公开号为CN 101408519A(申请号200810028617.9,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检测盐酸西布曲明的方法及其应用”)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检测方法:(1)对待测样品首先加入乙酸乙酯,轻摇使溶散,静置后,吸取上层液体;(2)向上述上层液体中加入萃取液磷酸溶液,轻摇使两相混合,放置分层,吸取下层溶液;(3)通过检测剂硫氰铬酸铵饱和溶液的显色反应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盐酸西布曲明。这种方法操作较简单,但步骤略多,得到的效果从配制溶液和显色剂开始,完成全部操作约耗时10分钟,检测采用的硫氰铬酸铵的饱和溶液的配制需要振摇1小时,较为费时,且为有毒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未经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0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