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林业剩余物集约化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500006.6 | 申请日: | 201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3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学冬 |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08;C10B57/1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剩余物 集约化 生产 综合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林业剩余物集约化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法,特别是林业剩余物处理方法。属林业剩余物集约化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云南省计划至2020年以前完成6000余万亩的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每年正常下达计划采伐指标为3000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为1000万立方米。采伐和加工剩余物约为2000万吨,而全省剩余物综合利用项目只有纸浆、中纤板、小型机制木炭、活性炭。全部消化剩余物只有200余万吨的生产能力。这样,每年产生高达1800万吨的采伐和加工剩余物无力处理,同时,采伐剩余物还会对林场的再种植和抚育林木造成严重影响,使栽种效率降低和抚育间伐的林木无法消化,进而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直接影响了林业资源良性生产和低产林改造的工作力度。另外,加工剩余物的抛洒和燃烧也给环境保护工作和森林防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本方法就是基于以上的工作矛盾所作的专项研究。
与本发明相关的公开专利文献有:
一.公开号:CN101629083A
该发明涉及一种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处理方法、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制备机制炭的方法和有该方法制备的机制炭。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将其进行炭化处理,得到炭和可燃气体,其中碳化处理的炭化温度为400~900°C,炭化处理时间为0.5~4小时,炭化处理过程中每1kg木材加工剩余物通入小于4 m3 的空气。该处理方法,提高可木材加工剩余物的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先炭化后成型的方式制备机制炭,可大大降低木废料直接压缩成型时的能耗,且炭化彻底,点燃时无黑烟产生,机制炭的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17664-1999一级木炭的标准。
二.公开号:CN1664065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农林固体废弃物制造机制木炭的方法。将粉碎过的农林废弃物为原料与木焦油按质量比为2~5:1混合均匀,挤压成型,将成型后棒入炭化炉进行炭化反应,反应分为三段完成,第一阶段升温至120°C,时间10~20分钟,第二阶段温度为120~350°C,时间220-240分钟,第三阶段温度为350~450°C,时间130-220分钟。炭化结束,得到机制木炭,木炭得率40~46%。炭化炉产生的尾气通入燃烧室燃烧,为炭化炉升温提供热源,分解产生的木焦油反回混料;
三.公开号:CN1810928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固化炭化气化综合应用方法,该制备工艺是:生物质原料是锯末、刨花、树枝、树干林业废弃物木质类原料,烘干,经分离器分离经炭化后挤压成型,可加工成低温普通机制木炭;炭化过程中,在温控作用下,还原、裂解,产生能量转换,逐步分离出含有一氧化碳、氢气、氧气、焦油的可燃混合气体是生物质燃气,经焦油净化装置处理后,便可使用。
四.公开号:CN1944598
该发明申请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动力用炭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法典中的应用。该制备方法为:1.将生物质即秸秆,收集后晾晒、粉碎;2.粉碎后的生物质送入炭化池,进行炭化并除去其中的焦油;3.炭化后生成的生物质炭粉与黏结剂和掺料按重量分为:生物质炭粉70-80份,黏结剂10-15份,掺料10-15份比例充分搅拌混合;4.搅拌好的物料送成型机成型,制成生物质动力用炭;5.晾晒干燥后制得成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将林业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在小范围运输环境下通过本工艺的发明即可提高木材加工的利用率、生产出高质量的原生木炭和机制木炭、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且节约了运费降低了成本、并对可燃气回收发电装置进行了产业化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林业剩余物集约化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最佳方案之一。
将林业剩余物集约化生产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工艺步骤:
a) 将采伐剩余物加工成规格材:
b)将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粉碎、蒸煮、热磨;
c)将干燥后的纤维通过专用制棒机制成所需规格材料;
d)将所制棒料通过高温高效环保炭化炉完成炭化工艺,加工成灰分低、含碳量高的高温木炭;
e)将一部分剩余物粉碎后通过燃烧经可燃气回收发电装置发电;
f)将制炭加热过程回收的可燃气回收发电;
g)将剩余物燃烧制气的剩余炭化物回收,得到物理法活性炭转化原材料;
h)完成炭化后,将热交换出来的热水循环应用:在冷却炭化炉的过程可将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得到持续热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学冬,未经徐学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00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滤波器
- 下一篇:中性墨水圆珠笔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