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8833.6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8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曾立志;陈伏清;陈瑾;高晓飞;贺清生;彭先林;马骥;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7/10 | 分类号: | G07F7/1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支付 终端 数据 自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导电胶的开盖检测方法检测安全支付终端是否被打开;
所述的基于导电胶的开盖检测方法,是指在安全支付终端的电路板的正面设置至少一个接触点,且在安全支付终端的电路板的背面设置至少一个接触点;
在安全支付终端的前壳和后壳上与接触点对应的位置涂有导电胶;
所述的接触点包括两个互不相连的焊盘;当前壳和后壳合上时(即正常状态时),接触点的两个焊盘被导电胶导通,此时接触点为导通状态;否则,当前壳或后壳被打开,接触点的两个焊盘之间为断路,此时接触点为断路状态;
若安全支付终端的微处理器检测到任一接触点处于断路状态,则判断安全支付终端的前盖或后盖被非法打开,安全支付终端内的微处理器启动数据自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采用基于光电检测的开盖检测方法检测安全支付终端是否被打开;
所述的基于光电检测的开盖检测方法为:在安全支付终端内设置有光敏管;当安全支付终端的前壳或后壳被打开时,光敏管的状态由截止变为导通;安全支付终端的微处理器检测到光敏管的状态变化,则启动数据自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定时检测后备电池的电量,如果电量小于总电量的15%,则微处理器启动数据自毁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自毁操作包括自动删除用于金融支付的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自毁操作还包括使得安全支付终端的微处理器进入“死锁”状态。
6.一种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2个接触点;在安全支付终端的前壳和后壳上与接触点对应的位置涂有导电胶;
所述的接触点包括两个互不相连的焊盘;每一个接触点的第一个焊盘接地,每一个接触点的第二个焊盘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1)接电源正极;所述的第二个焊盘接微处理器的第一外部中断端口(Kdetect端);存储器内存储有用于金融支付的密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光敏管检测电路;
所述的光敏管检测电路包括光敏管和N-MOS管(Q1);光敏管由二极管与三极管(NPN三极管)组成;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3)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三极管的C极通过第三上拉电阻(R2)接直流电源的正极;三极管的E极接N-MOS管的G极;三极管的E极还经过第五电阻(R4)接地;N-MOS管的D极经第四上拉电阻(R1)接直流电源的正极;N-MOS管的S极接地;N-MOS管的D极还与微处理器的第二外部中断端口(SENSOR端)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安全支付终端的开盖数据自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安全支付终端内还设有后备电池及后备电池电量检测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信息金融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88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