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响应波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8267.9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颖;王康宁;王金浩;宋述勇;仇汴;张悦;徐龙;雷达;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00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挂式 动态 无功 发生 装置 响应 波形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网中所接入的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对扰动源的响应波形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风电场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大批的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对电网造成了新的问题,特别是风电大规模脱网,会对电网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风电场动态无功发生装置的响应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有关要求,风电场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响应时间应在30毫秒以内,这就需要在现场对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的响应时间进行有效真实地进行测试,对现场安装的风电场动态无功发生装置进行评价。现有的测试方法是依靠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自身发脉冲来模拟制造扰动,这样并不能模拟出扰动源的真实情况,另外现有测试装置不能全面地检测出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各个部分的联动响应波形,导致对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的响应时间的测试的第一手采样信息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响应波形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对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的响应时间的测试的第一手采样信息失真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
一种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响应波形检测装置,包括母线、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和录波器,在母线上分别电连接有第一集电线路、第二集电线路、变压器、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和电压互感器,在母线与第一集电线路之间设置有断路器,在第一集电线路上设置有第一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第一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一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第二集电线路上设置有第二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第二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二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母线与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之间的连线上设置有无功发生装置连接线路电流互感器,无功发生装置连接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三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变压器上设置有变压器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变压器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四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电压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
录波器的四个电压波形输入端子是并联在一起的。
一种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响应波形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择负荷最大的集电线路为第一集电线路,再选择其他正常运行的一个集电线路为第二集电线路;
第二步、在母线与第一集电线路之间设置有断路器,在第一集电线路上设置第一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将第一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一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第二集电线路上设置第二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将第二集电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二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母线与直挂式动态无功发生装置之间的连线上设置无功发生装置连接线路电流互感器,将无功发生装置连接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三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变压器上设置变压器低压侧电流互感器,将变压器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第四电流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在母线上设置电压互感器,将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A相与录波器的电压波形输入端子电连接;
第三步、根据第一集电线路上的断路器断开时电流的突变量设置录波器,并设置录波时间为100毫秒;
第四步、用断路器将第一集电线路切断,从切断时开始计时,过2-3分钟启动录波器,完成响应电流波形和响应电压波形的采样。
本发明具有利用有功扰动引起电压和电流无功的波动,模拟真实的系统无功扰动,直接可以测得动态无功发生装置,感性部分和容性部分的连动响应波形,测试准确可靠,特别适合在电网现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8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