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搅拌萃取塔-反萃取塔处理高COD废水组合装置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6529.8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董元华;任重;张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26 | 分类号: | C02F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萃取 处理 cod 废水 组合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萃取塔-反萃取塔处理高COD废水组合装置及其工艺。
背景技术
化工废水,如活性染料废水、有机磺酸类废水、有机磷废水、酚类废水等等,其排放量大,COD高,处理难度大。如对于活性染料废水,由于可生化性和混凝沉淀效果差,是印染废水处理中的难点。专利CN200410027644.6公开了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高效催化氧化处理方法,将温度在60-90℃的活性染料废水排入保温池内,并调节废水pH至6-8,加入铜、铁、锰离子作为催化剂,并加入氯酸钠、次氯酸钠、或过氧化氢,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专利200910032904.1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脱色的絮凝剂WK-1制备方法,由主要成份草籽毛、壳聚糖制成,其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好。又如对于有机磺酸类废水。发明专利200610038630.3发明了一种磺酸类废水的治理方法,磺酸类废水通过丙烯酸大孔吸附树脂的装置,吸附后出水加减中和后排放,树脂采用高温水脱附再生,回收有用物质。再如,对于苯酚废水,专利CN200710035677.9公开了一种超滤膜强化超滤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和碳酸钠加入到含酚废水中,搅拌均匀静置反应,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单体分子自组装生成胶团后增溶水中苯酚,再由泵送至超滤膜组件进行过滤,增溶了水中苯酚的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胶团被超滤膜截留,以去除水中的苯酚。专利200710067341.0公开了一种超声臭氧处理含氯苯酚废水工艺,该工艺采用不锈钢超声波反应槽,臭氧通过固定在反应槽底面的微孔扩散器与废水接触,去除废水中氯苯酚。尽管上述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COD,但是处理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对于COD大于10000 mg/L化工废水。对于高COD化工废水,废水中常常含有价值较高的物质,在处理废水的同时也需要回收废水中有用资源。萃取法可以将污染物从废水中“取出来”,回收废水中有用资源。发明专利97109605.8借助于两种溶剂A和B从含酚废水中萃取酚。首先使废水流过第一萃取区和第二萃取区,然后进行蒸馏。该专利能够有效进行酚的提取和重新使用之前灵活的进行酚的蒸馏分离以及溶剂-混合物的分离。发明专利96120257.2公开一种农药废水萃取回收处理方法,废水与溶剂在填料塔中进行混合,能够萃取废水中有用的产品。发明专利200710062541.7公开一种葵二酸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其专用萃取装置,包括沉降池固液分离,中和法pH值调节,萃取剂提取禁排物,禁排物与排放水分离。发明专利200610049940.5公开了一种液-液萃取处理含苯环化合物废水的方法,在常温下将含有苯环化合物废水用生物柴油作为萃取溶剂分级萃取1-5次,再经过减压蒸馏回收苯环化合物。目前,利用萃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较多,但是真正工业应用较少,主要是成本相对较高,工艺流程相对较复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高COD废水,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工艺简单,高效去除废水COD的搅拌萃取塔-反萃取塔处理高COD废水组合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技术方案:搅拌萃取塔-反萃取塔处理高COD废水组合装置,第一储罐通过第一泵与离心式搅拌萃取塔的上部重相流入口连接,第二储罐通过第二泵与离心式搅拌萃取塔的下部轻相流入口连接,塔底底部重相流出口与澄清罐连接,塔顶部轻相流出口与第三储罐连接,第三储罐的上溢流口与第四储罐连接,第三储罐的下部流出口与第一储罐连接;第四储罐经第三泵与离心式搅拌反萃取塔底部进口连接,第六储罐通过第四泵与离心式搅拌反萃取塔上部进口连接,反萃取塔的顶部流出口与第七储罐连接,第七储罐的溢流口与第二储罐连接,第七储罐的底部出口与第六储罐连接;第五储罐经第五泵与第二储罐连接,第二储罐装有搅拌装置;离心式搅拌反萃取塔底部出口与第六储罐连接,第六储罐经第四泵与第八储罐连接,第八储罐顶部装有搅拌装置,并设有加药口;第八储罐经第六泵与第六储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5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