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馏罐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6345.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4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齐忠昱;方明勋;王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12 | 分类号: | C22B34/12;C22B5/16;C22B5/04;C22B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馏 冷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还原法生产海绵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馏罐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镁还原TiCl2产生Ti和TiCl2,经排放TiCl2操作后的镁还原产物,含钛、镁、TiCl2及少量TiCl2、TiCl3。常用真空蒸馏法将海绵钛中的镁和TiCl2,分离除去。采用蒸馏法需将蒸馏罐加热至900℃左右停留一段时间,经冷却后提取海绵钛。目前,对蒸馏罐的冷却方法有敞开式冷却和自然冷却等等,这些方法有的不利于冷却水的循环利用,有的使生产周期加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蒸馏罐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其目的是将蒸馏罐放置在密闭的冷却装置内冷却,循环利用水,缩短生产周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蒸馏罐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的结构包括外壳、间接冷却系统、直接冷却系统,其结构如下:
外壳系统是这样组成的,在法兰的下部焊接有外筒体,外筒体的下部内侧焊接有外壳体底板,外筒体的下端部焊接有底座;
间接冷却系统由上部冷却系统和下部冷却系统组成,上部冷却系统是这样组成的,在外筒体上半部的内侧焊接上部筒体底板,上部筒体底板的上部焊接上部套筒,即形成上部环形储水空间,2号供水口通过外筒体与上部环形储水空间相通;下部冷却系统是这样组成的,在外壳体底板上部焊接下部套筒,在外壳体底板的上部、下部套筒的内侧焊接下部筒体底板,即形成下部环形储水空间,4号供水口通过外筒体与下部环形储水空间相通;
直接冷却系统由上部冷却系统和下部冷却系统组成,上部冷却系统是这样组成的,在外筒体的内侧、上部套筒的上部焊接一个由半圆形钢管组成的环形上部喷淋带,1号供水口通过外筒体与环形上部喷淋带相通;下部冷却系统是这样组成的,在外筒体的内侧、下部套筒的上部焊接一个由半圆形钢管组成的下部喷淋带,4号供水口通过外筒体与下部喷淋带相通。
所述的法兰的上部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件。
所述的蒸馏罐设置于外筒体内的冷却系统中。
所述的蒸馏罐的法兰与冷却装置的法兰之间接触连接,通过密封件密封。
所述的法兰的下部和外筒体的上部设置有6至12个加强筋。
所述的上部筒体底板为圆环形。
所述的下部筒体底板为圆板。
所述的2号供水口设置在上部环形储水空间的下部,4号供水口设置在下部环形储水空间的下部。
所述的下部套筒在外壳体底板与筒体底板之间段设置通口。
所述的通口为2至6个。
所述的半圆形钢管的下部设置有50至100个喷淋孔。
所述喷淋孔轴心线与半圆形钢管的圆心相交。
所述的蒸馏罐的冷却装置,还包括排水系统,所述的排水系统组成是这样组成的,1号排水口设置在外壳体底板的下部,3号排水口设置在上部筒体底板的上部;排水管设置在外筒体的外侧,排水管下部设置有2号排水口,排水管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与外筒体相通的1号溢水口、2号溢水口、通气孔,排水管上部设置有抽气口。
所述的1号溢水口通过外筒体设置在下部套筒的上部,2号溢水口通过外筒体设置在上部套筒的上部,通气孔通过外筒体设置在法兰的下部。
所述的在下部套筒的内侧,下部筒体底板的上部还焊接有用于放置放置沉淀槽的支撑环。
所述的蒸馏罐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蒸馏罐吊至冷却装置内,蒸馏罐的上部放置在密封件上;通过间接冷却系统进行间接冷却,打开2号供水口和4号供水口,冷却水分别流进上部环形储水空间和下部环形储水空间,从2号溢水口和1号溢水口流进排水管,经2号排水口排除;当蒸馏罐1的温度达到要求时,进行直接冷却,打开1号供水口和4号供水口,冷却水分别流进上部喷淋带和下部喷淋带经喷淋孔喷射到当蒸馏罐的外壳上;同时打开抽气口,蒸汽经通气孔从抽气口排除,当蒸馏罐的温度达到要求时,关闭所有进、出口,将蒸馏罐吊出,吊出沉淀槽,清理蒸馏罐外壳的氧化物。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蒸馏罐放置在密闭的冷却装置内分别进行间接冷却,直接冷却,有利于海绵钛的提取,循环利用水和缩短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蒸馏罐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6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凡士林的精制方法
- 下一篇:粘接剂组合物、粘接剂清漆、粘接膜及布线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