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汽车线用PVC电缆料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5892.8 | 申请日: | 201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兵;吕秀云;陈夏裕;金春敏;钱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51/00;C08K13/06;C08K9/10;C08K3/26;C08K3/30;C08K5/12;C08K5/1515;C08K3/36;H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2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汽车 pvc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绝缘电缆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汽车线用PVC电缆料。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材料具有刚性好、强度高、阻燃、耐腐蚀、电气绝缘性好;而且加工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因而在电缆料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通常汽车电线通常也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基料,添加增塑剂、稳定剂以及加工助剂,经专用混炼装置加工而成。汽车电线电缆有别于一般的电线电缆,是专门为汽车的需要而设计的。由于汽车内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小环境,存在震动、摩擦、油污、高热、寒冷和电磁辐射等各种复杂条件,因而要求汽车电线具有耐热、耐寒、耐磨、无味和抗干扰等各种功能。
PVC汽车电缆料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耐磨性能的研究改进,汽车线由于其使用位置特殊,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无法避免线与线之间的互相摩擦,一旦塑料护套磨穿会直接导致短路造成交通事故隐患,所以车用电线要求有足够的耐磨性能。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PVC电缆料的耐磨性,普通的电缆料远远不能满足要求。EP0915485A1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薄壁绝缘电线的PVC共混物配方,其通过加入聚氨酯来提高电线的耐磨性。EP1209697A1介绍了一种无铅的PVC共混物,用于汽车薄壁绝缘电缆,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然而上述专利中的电缆料耐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随着辐照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交联电缆料的发展,辐照交联PVC绝缘料可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汽车线用PVC电缆料。该PVC电缆料为耐热等级在105℃的电缆料,并且在高速加工条件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且制备得到的电缆具有优异的耐磨擦性能和力学性能,并且消除了异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汽车线用PVC电缆料,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SG3型的PVC树脂:100份,增塑剂1:25-30份,增塑剂2:3-5份,碳酸钙:10-12份,稳定剂:8-12份,聚乙烯蜡:0.8-1.2份,ACR抗冲改性剂:2-4份,抗氧剂:0.1-0.5份,纳米硫酸钡:2-3份,硅酮粉体:0.3-0.8份;其中增塑剂1选自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或精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一种或两种;增塑剂2选自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硅酮粉体为硅酮粉包覆处理的二氧化硅粉末。
其中,所述的增塑剂1为偏苯三酸三辛酯,增塑剂2为环氧大豆油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并且环氧大豆油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2。
其中,所述的稳定剂为钙锌稳定剂或稀土钙锌复合稳定剂。
其中,所述聚乙烯蜡为熔点高于105℃的高熔点聚乙烯蜡。
其中,所述碳酸钙为活性轻质碳酸钙、纳米碳酸钙或重质碳酸钙。
其中,所述二氧化硅粉末为纳米非晶二氧化硅粉末。
其中,所述的抗氧剂选自酚类抗氧剂、胺类抗氧剂、硫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硅酮粉体中硅酮粉的重量份数为0.1-0.2份,二氧化硅粉末的重量分数为0.2-0.6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产品通过组分的设计和选择,基本消除了PVC电缆料的异味。
(2) 本发明的产品通过添加含有二氧化硅的硅酮粉体和超细硫酸钡,显著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同时还增强了产品的耐腐蚀性。
(3) 本发明的产品的耐热等级为105℃以上,优选条件下可以达到120℃,而且材料的加工性能好,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5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球形摄像仪
- 下一篇:一种分离式智能手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