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495642.4 | 申请日: | 2012-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崔琪楣;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胜;郑宗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中的 装置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中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支持两种双工方式,即频分双工(FDD)方式和时分双工(TDD)方式。与频分双工方式相比,时分双工方式不需要成对的频谱资源,因而能够提供更为灵活的系统布置。目前,采用时分双工方式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可以提供7种不同的非对称上下行分配的时分双工子帧配置(参见TS36.211),这些时分双工子帧配置可以提供40%-90%的下行子帧,并且具有灵活的业务适应特性。
在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小小区间干扰和降低管理复杂度,全网的小区都会被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在同构网络下,用宏基站进行覆盖时,由于宏基站服务用户较多,覆盖区域的统计规律较为平稳一致,所以采用这种为全部小区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法是合适的。但是,在异构网络中,引入了许多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例如微基站、微微基站、家庭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等。因此,如果继续采用上述全网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式,则会影响异构网络吞吐量的提升。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以提高接入点设备的性能,从而提升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异构网络中,由于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所服务的用户的数量较少,且多为热点覆盖,所以其覆盖区域的上下行业务量动态变化较为显著,并且不同的低功率的接入点设备之间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会有明显差异。考虑到上述情况,本申请的发明人认识到可以根据多个接入点设备的上下行链路状况之间的差异,为接入点设备确定相应的上下行子帧配置,而不是采用上述全网静态设定相同的上下行子帧配置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包括:业务比例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第一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一下行业务比例计算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初始子帧配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确定与接入点设备集合的平均上行业务比例或平均下行业务比例相适应的子帧配置作为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初始子帧配置。
根据上述装置,还包括:业务比例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初始子帧配置对应的第二上行业务比例或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或者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差异,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子帧配置调整单元包括:差值计算子单元,用于计算第一上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上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上行业务比例差值、或者第一下行业务比例与第二下行业务比例之间的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以及子帧配置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上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一差值阈值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下行业务比例差值与预设的第二差值阈值的第二比较结果,在初始子帧配置的基础上调整接入点设备集合中的各个接入点设备的子帧配置。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接入点设备集合是通过根据小区间的耦合损耗对网络中的小区进行划分而得到的接入点设备的集合。
根据上述装置,其中,接入点设备集合中不包括特殊接入点设备,特殊接入点设备是这样的接入点设备:该接入点设备覆盖区域内业务量很低,其资源需求采用任意子帧配置均能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5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