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3273.5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4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罗旭健;颜六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林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7/24 | 分类号: | C07F7/24;A61K31/55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朱萍球 |
地址: | 537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并咪唑 吡啶 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癌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其异常增生是细胞内异常的信息所控制的,与肿瘤细胞内相应基因的异常活跃与失活密切相关。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肝癌、宫颈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鼻咽癌等十大肿瘤。其中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最为多见,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0%~80%。
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模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现用于治疗的药物大多为化学药物,虽然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病程,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损伤白细胞、淋巴细胞等人体自身免疫细胞,导致病人常常由于因自身免疫能力低下并发感染,而且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停药反弹,易产生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大,且疗程长,治疗费用昂贵,使得众多患者难以承受。同时由于癌细胞暴露于亚致死浓度的化疗药物中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并常常交叉耐受其他一些抗肿瘤药物,因此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和肿瘤转移的产生常常使肿瘤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
研究出能选择性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或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毒性小,且在长期用药条件下仍能保留其疗效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本发明原料中的5-硝基间苯二甲酸,中文别名:5-硝基异酞酸,5-硝基-1,3-苯二甲酸;分子式:C8H5NO6,分子量211.13,熔点:260~264℃,用途:用作诊断用药新泛影(X光造影剂)中间体及用作分散染料的中间体。其结构式为:
2,6-二苯并咪唑吡啶,又称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分子式为C19H13N5,分子量为311.34,分子量:311.53,熔点>250℃,性状:白色柱形粉状,用途:医药生物化工。化学结构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它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应用。该配合物具有稳定性好,对三种人肿瘤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A549(肺癌细胞)、Hela(宫颈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特点,能为抗肿瘤化合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其结构式为:
其分子量为1245~1246,熔点为294~298℃,粘度为8.00~8.20mm-1,密度为2.0~2.1g cm-3。
所述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为无色块状晶体,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为b为c为α为90°,β为91~92°,γ为90°。
本发明原料2,6-二苯并咪唑吡啶的制备方法为先按2,6-二羧酸吡啶与邻苯二胺摩尔比为1:2~3分别称取2,6-二羧酸吡啶与邻苯二胺作为反应物,以多聚磷酸作为溶剂,充分混合均匀后,放入微波快速反应系统内,在功率为200~250w,温度为80~110℃下反应2~3min;然后在功率为300~350w,温度为100~120℃下反应5~7min;反应完毕后,将墨绿色的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倾入冰水中,变成粉红色浑浊液,用NaOH中和至pH为9~10,产生粉红色沉淀,抽滤,洗涤,得到的粗产品,将粗产品用甲醇重结晶,抽滤,洗涤,放在干燥箱中在80~90℃下烘20-30min,得到白色柱形的化合物即为2,6-二苯并咪唑吡啶。
所述所述抽滤次数为1次、洗涤次数为2~3次。
2,6-二苯并咪唑吡啶的合成反应原理如下:
一种苯并咪唑吡啶类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原料Pb(NO3)2、2,6-二苯并咪唑吡啶(bbp)、5-硝基间苯二甲酸(nipa)按照摩尔比为1:1:1~0.5的配比称量好;
(2)将称量好的原料投入容器中,加入水搅拌10~15min,搅拌速度为300~600r/min,形成均匀的原料液;水与原料总体积的体积比为10~20:1;
(3)将搅拌均匀的原料液转入反应釜中,封盖,升温至160~165℃后进行保温反应115~1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林师范学院,未经玉林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32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