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装在笛形管的测温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3168.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霍西恒;王大伟;李革萍;汤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楼仙英;徐年康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笛形管 测温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笛形管的测温组件。
背景技术
民用飞机机翼热气防冰系统为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提供安全保障,为飞机产生升力的关键部件-机翼提供足够的热源,以避免机翼表面结冰而影响机翼的气动外形。
机翼热气防冰系统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分析、试验试飞等来验证系统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及适航条款符合性。而试飞作为一种重要的验证方法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机翼热气防冰系统性能验证及适航条款CCAR25.1419b的符合性验证要求,机翼热气防冰系统必须进行干空气条件下飞行试验和自然结冰条件下飞行试验,为表明系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及条款符合性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目前,在试飞过程中,为了获得飞机机翼内的笛形管中实际的气流状况,尤其为了获得笛形管内部末端的热气温度状况以获知整段笛形管内部的热气温降情况,通常在笛形管末端位置处设置有诸如K型热电偶的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笛形管末端内部的热气温度。这种K型热电偶通过焊接到笛形管上的底座连接到笛形管上,其中,笛形管具有安装孔,K型热电偶被引入到笛形管内以使K型热电偶的探头大致处于笛形管的中央处。
然而,一方面,由于笛形管的管径变化较大,最小的管径大约为24-25mm,而且笛形管的管壁较薄,约为1mm厚,当将底座焊接到笛形管上时就比较容易出现焊穿的问题,残次品的出现概率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笛形管内的热气流速较大,热电偶通常会被热气吹歪直到热电偶的探头贴到笛形管末端的内管壁上,这样实际测量得到的温度值就不是笛形管内部中心处热气的温度,而是管壁处的热气温度,这是不理想的。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在薄壁部件之间的焊接产生的不良率较高的技术问题,同时为了消除热电偶所测的温度不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装在笛形管的测温组件。其中,笛形管具有第一通孔,其包括:底座,其具有与笛形管的外表面相适配的接合表面,其上具有第二通孔,底座非焊接地固定到笛形管上以使其接合表面和笛形管的外表面相贴合并使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对准;管状承载件,其固定有热电偶并使热电偶的探头从管状承载件的一端露出,管状承载件固定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内并使热电偶的探头大致处于笛形管的中央。
优选地,底座通过卡带绑定到笛形管上。
优选地,底座的接合表面与笛形管的外表面胶接以使底座和笛形管之间气密封。
优选地,测温组件安装在笛形管的末端。
优选地,管状承载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部分为细径段,露在所述底座外侧的部分为粗径段,所述粗径段和所述细径段之间形成凸台,所述凸台卡在所述底座上且和底座胶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管状承载件和热电偶胶接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管状承载件和热电偶以及管状承载件和底座之间气密封。
更优选地,热电偶为K型热电偶
优选地,管状承载件的细径段的管径为1-3mm,粗径段的管径为3-5mm。
更优选地,管状承载件的细径段的管径为2mm,粗径段的管径为3mm。
优选地,所述管状承载件在所述笛形管内的一端大致位于所述笛形管的中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通过本发明以绑定的方式将底座和笛形管固定在一起可以避免焊接连接,不良率降低,同时通过变径管状承载件对热电偶的承载可以避免热电偶的探头在笛形管内被高流速的热气冲击而贴合到管壁上,故能够准确地测量到笛形管内中心位置处的热气流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解释本发明,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其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笛形管末端安装有测温组件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中安装有测温组件的笛形管的剖视图;
不同图中的相似特征由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安装在笛形管100的测温组件200,其中,该笛形管100具有第一通孔,该测温组件200包括底座202、管状承载件204和热电偶2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3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用磁屏蔽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变压器的导线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