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3129.1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梁树森;姚自鸣;王广仪;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树森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321 安徽省六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茶树 茶叶 含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栽培领域,具体是一种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中铝在pH4.2~4.96的酸性土壤中形成与有机质复合的交换性羟基铝离子,被茶树根系摄取,并向蒸发强烈的叶片迁移。使铝随叶龄增长而增加,老叶中铝要高于嫩叶中铝。摄取铝过多有患老年痴呆的危险,硅可以拮抗铝的吸收,生物组织中硅主要来源是硅酸,是弱酸,在生理pH条件下与Al+3和Fe+3起反应。硅、铝对辅氨酰-4羟化酶活性有影响。本发明在茶树复合营养液中加入含硅酸的玉石粉液硅,其中硅酸基团(-SiO)可解除铝离子对酶海性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由于Al+3和Fe+3竞争辅氨基酸酰-4羟化酶上的结合位置,使酶的活性下降,使铝的结合作用解除,而硅酸与铝作用生成难溶的硅酸盐,使铝固定在土壤中减少茶树对铝的吸收,从而减少了茶叶中的铝的含量。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发明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如下:用墨绿玉加工成粉末,分散施于茶树根部土壤耕作层。
所述的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如下:所述的墨绿玉用量为每亩茶树施用10~200g。
所述的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如下:所述的墨绿玉加工成1~40μm的超细粉末,用水煮沸1~10分钟分散,呈乳白悬浮液,与含硒植物营养液混合,施于茶树根部土壤耕作层。
所述的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如下:所述的墨绿玉采用边角料。
本发明玉粉可以多种形式施于茶树土壤层中,但由于每亩用量较小,所以一般情况下需要分散后施用,可以用水直接分散施用,也可以掺和其它辅料如沙子直接施用,也可以与其它肥料或植物营养素混合分散后一并施用均可以达到施用效果,减少茶树对土壤中铝的吸附,进而减少茶叶的铝含量。
用富含二氧化硅和多种有益微量元素的墨绿玉石粉,加工成1~40μm的超细玉石粉,煮沸成乳状液混入根施复合营养液中在茶树根部耕作层土壤根灌,每亩用玉粉量10~200g。红茶或绿茶加工按企业特定工艺进行。成品茶经ICP-AES(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定量测定,铝含量应是对照5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降低茶树及茶叶中铝含量的方法:
1)用湖南地区出产的墨绿玉边脚料加工成1~40μm的微粉。优选为10-20μm。
2)将玉石微粉加50~200倍水煮沸1~10分钟呈悬浮乳液。
3)将含硅的玉石液与茶叶用复合营养液混合。
4)按每亩根施玉石粉10~200g于茶树耕作层。优选为100-200克。
5)按厂方制定的绿茶、红茶采摘、萎凋、揉捻、干燥工艺加工茶叶。
6)成品绿茶、红茶中铝含量小于500mg/kg。
对照试验,同一片茶园共100余亩,分成试验区与对照区,试验区增加采用本发明方法,对照区按传统方法管理施用。
对产出的茶叶分别抽检10组,试验组茶叶中铝的含量为300~700毫克/千克;对照组茶叶中铝的含量一般为900~1900毫克/千克;由此可知,本发明方法确有显著降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树森,未经梁树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31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砌块一次成型模具的拔管设备
- 下一篇:具有可控微结构的含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