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92416.0 | 申请日: | 201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3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童培易;刘萍;方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纵梁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加强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纵梁是比较重要的车身结构,不仅起到固定汽车动力系统的作用,而且在汽车碰撞中承担重要的吸能作用。
现有的车身结构中,前纵梁内板的根部一般没有单独的加强结构与车身前挡板中部的横梁连接,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结构,当纵梁根部不能提供足够侧向支撑时,就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刚度不足,产生较大的振动或噪音,引起NVH问题;甚至会导致汽车前碰时纵梁根部产生折弯,增大乘员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其目的是在不影响布置空间的情况下提高汽车前纵梁的根部支撑,同时降低噪音,提高纵梁的吸能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为V字形开口的盒状结构,且所述的加强结构安装在前纵梁内板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搭接部位。
所述的加强结构包括四个面,其中左右对称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为矩形,上下对称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均是一个整体钣金件,且形状都是三角形。
所述的第一侧面与前纵梁内板连接,所述的第二侧面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连接。
所述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上均设有增加其刚度的加强筋。
所述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上均设有带翻边的加强孔。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 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通过在前纵梁内板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搭接部位增加一个V型加强盒,当纵梁根部不能提供足够侧向支撑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的刚度,从而降低振动和噪音。
2. 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降低了汽车前碰时前纵梁根部产生弯折的几率,提高了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前纵梁内板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1:前纵梁内板;2:车身前挡板中横梁;3:第一侧面;4:第二侧面;5:第一底面;6:第二底面;7:加强筋;8:加强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为V字形开口的盒状结构,且加强结构安装在前纵梁内板1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2搭接部位。加强结构包括四个面,其中左右对称的第一侧面3和第二侧面4为矩形,上下对称的第一底面5和第二底面6均是一个整体钣金件,且形状都是三角形;第一侧面3与前纵梁内板1连接,第二侧面4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2连接。装配时,第一侧面3可以通过烧焊的方式与前纵梁内板1焊接,也可以通过塞焊来实现焊接,如果装配条件有限制,还可以通过铆接或螺栓连接实现。第二侧面4也可以用上述类似的焊接方式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2进行焊接。
第一底面5和第二底面6上均设有增加其刚度的加强筋7,第一底面5和第二底面6上还设有带翻边的加强孔8,在降低加强结构的重量的同时提高了加强结构的强度。
该种汽车前纵梁加强结构通过在前纵梁内板与车身前挡板中横梁搭接部位增加一个V型加强盒,当纵梁根部不能提供足够侧向支撑时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发动机悬置安装点的刚度,从而降低振动和噪音;同时,降低了汽车前碰时前纵梁根部产生弯折的几率,提高了对驾乘人员的安全保护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24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L形EPS三通模块
- 下一篇:一种污水厂污泥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