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90995.5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8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缸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3/02 | 分类号: | B23P13/02;B23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缸盖 底顶面 工艺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气缸盖用螺栓紧固于气缸机体顶部,成为柴油机的顶端部件,用于封闭气缸机体顶部,与活塞、气缸机体共同组成密闭的气缸工作空间。气缸盖具有与气缸进行装配的装配孔及定位孔,这些孔需要在气缸盖制造时加工。而现有技术中气缸盖顶、底面孔分两道工序加工,导致二次定位偏差,气缸盖表面易划伤,并且增加了分道加工的转序费用,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提高孔系位置精度,避免气缸盖表面划伤,节省了加工的转序费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主轴带中心出水的双交换工作台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
采用底面、进气门毛孔和毛坯定位点定位;
采用内冷钻头分别从缸盖顶面、底面钻出两个孔;
用微调镗刀镗出工艺定位孔。
优选地,定位精度≤3微米、工作台旋转精度≤5秒。
优选地,夹具上进气门毛孔定位销为锥度弹性伸缩销。
优选地,所述两个孔每面钻削超一半深度接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加工缸盖顶、底面工艺定位孔,提高了孔系位置精度,避免了气缸盖表面划伤,节省了加工的转序费用。
发明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号:
1、进气门毛孔;2、毛坯定位点;3、顶面;4、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底顶面工艺孔加工方法,应用于图1和图2的缸盖顶、底面工艺定位孔的加工,图中4个孔分别为顶面3、底面4工艺定位孔。该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采用主轴带中心出水的双交换工作台高精度卧式加工中心,定位精度≤3微米、工作台旋转精度≤5秒。
步骤102,采用底面4、进气门毛孔1和毛坯定位点2定位,夹具上进气门毛孔定位销为锥度弹性伸缩销,保证毛孔定位准确,从顶面夹紧工件。
步骤103,采用内冷钻头分别从缸盖顶面3、底面4钻出两个孔,每面钻削稍超一半深度接通。
步骤104,用微调镗刀镗出工艺定位孔。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带旋转工作台的卧式加工中心,使得顶、底面工艺定位孔在同道加工,消除了以往分道加工的二次定位偏差。
2,采用了镗削工艺定位孔的方法,使其位置精度比以往扩、铰提高了很多。
3,使底面工艺定位孔位置精度达到±0.03、顶面工艺定位孔相对于正对的底面工艺定位孔商务同轴度达到完全可以采用顶面工艺定位孔代替以往用的底面工艺定位孔,从而使后缸盖续加工能够采用顶面的一面两销定位和刚性足够的夹具,克服了以往因顶、底面工艺定位孔同轴度偏差很大而不设顶面工艺定位孔,缸盖后续加工工序没有顶面工艺定位孔可用,行程只能采用底面的一面两销定位,被迫采用刚性不足的上托式夹具进行加工的工艺缺陷,从而保证了后续加工的质量。
4,将缸盖其它加工工序移至该道工序,完全可以实现“加工岛”,消除工件转序带来的表面划伤缺陷,和省去转序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缸盖有限公司,未经天长缸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90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铝粉煤灰制石墨烯合金材料的生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强剪切微气泡除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