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结构围护系统的砌体粘结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87897.6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2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赵玉静;王彩英;刘宾;俞瑾;陆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结构 围护 系统 粘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建筑建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围护系统的砌体粘结剂。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上进行瓷砖或轻质砌块的粘贴时,使用传统的水泥基砂浆较难粘结。钢结构表面光滑、不容易粘结;另一方面,钢结构由于导热系数大,容易随温度变化发生变形,而水泥砂浆是脆性结构,抗变形能力差。材质不同而导致的二者变形差异在高温时更加突出,往往由于步调不一致而使粘结剂从钢板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水泥基砂浆为基础,充分利用粉煤灰、矿渣微粉和钢渣粉、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以石粉作为调节粘结剂颗粒级配,以纤维素醚、乳胶粉、淀粉醚和早强剂等外加剂剂改善粘结剂的施工性能和性能,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围护系统系统的砌体粘结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钢结构围护系统的砌体粘结剂,其特征在于,由水泥、黄砂、石灰石粉、矿物掺合料、纤维素醚、乳胶粉、淀粉醚和其它添加剂组成,各组分按如下重量份配比:
水泥:100
粒径0.63-1.25mm黄砂或石英砂:90-150
粒径<0.63mm黄砂或石英砂:50-95
石灰石粉:35-60
矿物掺合料:5-30
纤维素醚:0.04-1.0
乳胶粉:4-20
淀粉醚:0.2-2.5
其它添加剂:3-15。
所述水泥为4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或白色硅酸盐水泥。
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矿渣微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的混合物,各组分按如下重量份配比:
粉煤灰100
矿渣微粉30-70
钢渣粉15-50
脱硫石膏15-30。
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粘度为10000Pa·s-30000Pa·s。
所述的乳胶粉为醋酸乙烯共聚胶粉。
所述的其它添加剂为强度激发剂。
上述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按上述各重量比称取各组分,将粒径<0.63mm的黄砂和0.63-1.25mm的黄砂或石英砂、水泥与粉煤灰、矿渣微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组成的矿物掺合料、纤维素醚、淀粉醚、乳胶粉和强度激发剂在搅拌机中充分混合均匀即得所需产品。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钢结构围护系统的砌块粘结剂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准确称取粘结剂和水,先将水加入搅拌机,在搅拌机叶片开始转动的情况下,将粘结剂匀速投入搅拌机。搅拌3min后静置5min,即可用于施工。加水量为本发明产品重量的20%-28%。
本发明中,水泥作为主要的胶凝组分,粉煤灰、矿渣微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等作为掺合料,加入强度激发剂改善系统的早期强度,与水泥一起组成复合胶凝体系。掺入乳胶粉是为了提高体系的内聚力和柔韧性,减小钢结构与砌体间的应力,缓冲了基体和砌块的变形差异,延长砌体在钢结构表面粘贴的寿命。纤维素醚和淀粉醚的作用是保水增稠并防止离析分层,增加粘结剂拌合后的开放时间,提高粘结剂在墙面的抗流挂性能,改善施工性。
本发明的粘结剂,可以在钢结构围护系统的钢材基面上进行直接粘贴砌体,与基体的粘结强度优于传统施工中必须先以水泥+水玻璃或水泥+胶粉+水玻璃作为界面剂对钢材表面进行处理后再粘贴的工艺,减少了施工程序,节省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发明的粘结剂,可以改善钢材基体与砌体间的粘结与变形,提高系统的耐温防火性能,延长砌体粘贴的寿命;
本发明的粘结剂不仅可操作时间长、易于施工,硬化后与钢结构表面粘结强度高,耐高温和抗变形能力强。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中的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矿渣微粉、钢渣粉和脱硫石膏的混合物,纤维素醚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粘度为10000Pa·s,乳胶粉为醋酸乙烯共聚胶粉,其它添加剂为强度激发剂。
实施例1
原料配比(重量份)
按粘结剂总重量的20%加水搅拌均匀后,其开放时间为40min,滑移为0.1mm,14d拉伸粘结原强度为1.37MPa,14d剪切强度1.40MPa,14d耐温拉伸粘结强度(标准养护13d后在450℃温度下加热24h)为1.0MPa,防火性能(按GB/T9978.7-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进行检测)3h。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7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