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磷除油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486944.5 | 申请日: | 2012-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青电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3G1/14 | 分类号: | C23G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磷除油工艺。
背景技术
除油粉,别名脱脂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五金塑胶电镀、喷涂行业的前处理的一种化学品,也用于各种五金清洗行业,按性质划分为化学除油粉和电解除油粉,按种类还可以分为钢铁除油粉和合金除油粉。除油粉为采用多种优质表面活性剂、去污剂、渗透剂、助洗剂等精制而成的低泡除油脱脂剂,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等能力,有较强的去油能力。清洗后的工件表面无可见油膜或油斑。其主要应用于铝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合金材料的清洗,对工件无损伤现象。磷酸盐具有较强的螯合性,更能作为助洗剂使用,在除油粉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磷酸盐中磷元素的存在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最终对水体造成污染,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磷除油工艺,处理后废水易于处理、除油效果好,且除油速度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磷除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除油粉溶解在水中,配置成清洗液;
所述除油粉按质量百分比配比,包括氢氧化钠(10-30)、碳酸钠(10-20)、氮川三乙酸三钠(2-15)、C2-8羧酸(2-15)、柠檬酸钠(1-5);葡萄糖酸钠(1-5)、硫酸钠(5-10)、表面活性剂(2-20);
S2、将所述清洗液注入清洗槽,并调节清洗液的pH值为12.5-13.5;
S3、将待清洗工件浸泡在所述清洗液中;
S4、将浸泡后的所述工件在所述清洗液中进行清洗。
按照质量百分比配比,所述除油粉包括氢氧化钠(20-25)、碳酸钠(15-18)、氮川三乙酸三钠(8-10)、C2-8羧酸(5-10)、柠檬酸钠(2-4);葡萄糖酸钠(1-3)、硫酸钠(3-5)、表面活性剂(5-18)。
按照质量百分比配比,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渗透剂(5)、润湿剂(5)。
所述清洗液中所述除油粉的浓度为45-55g/L。
浸泡时间为1-5min,清洗时间为1-5min。
在所述浸泡和所述清洗时,控制所述清洗液的温度为50-70℃。
所述工件的表面积与所述清洗液的体积比为110-130dm2:1L。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公开,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无磷除油工艺,不含磷,不会导致对水体的污染,对环境友好,除油效果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无磷除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除油粉溶解在水中,配置成清洗液。
清洗液中除油粉的浓度为45-55g/L,除油粉按质量百分比配比,包括氢氧化钠(10-30)、碳酸钠(10-20)、氮川三乙酸三钠(2-15)、C2-8羧酸(2-15)、柠檬酸钠(1-5);葡萄糖酸钠(1-5)、硫酸钠(5-10)、表面活性剂(2-20);按照质量百分比配比,表面活性剂包括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渗透剂(5)、润湿剂(5)。
其中,渗透剂为表面活性剂的一种,主要起渗透作用,可以增强除油粉对工件表面油污的渗透能力,是一种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润湿剂,指能使固体物料更易被液体浸湿的物质。通过降低其表面张力或截面张力,使液体能展开在固体物料表面上,或渗入其表面,而把固体物料润湿。其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如磺化油、肥皂、拉开粉BX等。也可用大豆卵磷脂、硫醇类等。
S2、将清洗液注入清洗槽,并调节清洗液的pH值为12.5-13.5。
S3、将待清洗工件浸泡在清洗液中,浸泡时间为1-5min,控制清洗液的温度为50-70℃。
S4、将浸泡后的工件在清洗液中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min。
实施例2
一种无磷除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除油粉溶解在水中,配置成清洗液。
除油粉按质量百分比配比,氢氧化钠(20-25)、碳酸钠(15-18)、氮川三乙酸三钠(8-10)、C2-8羧酸(5-10)、柠檬酸钠(2-4);葡萄糖酸钠(1-3)、硫酸钠(3-5)、表面活性剂(5-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青电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青电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