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6836.8 | 申请日: | 2012-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3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零投切 复合 开关 | ||
1.一种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包括控制电路(1)和可控硅复合开关(2),其特征在于:
a、所述可控硅复合开关(2)包括两个单向可控硅SCR1、SCR2,第一电磁开关K1、第二电磁开关K2和电阻R,所述两个单向可控硅SCR1、SCR2分别具有控制端G1和控制端G2,且两个单向可控硅SCR1、SCR2反向并联并形成第一接线端A1和第二接线端A2,两个单向可控硅SCR1、SCR2反向并联并形成的第一接线端A1和第二接线端A2与第一电磁开关K1的常开触点K1-1的两端相并联,第二电磁开关K2的常开触点K2-1与电阻R串联;由第二电磁开关K2的常开触点K2-1与电阻R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在第一电磁开关K1的常开触点K1-1的两端;
b、所述控制电路(1)包括CPU处理电路(1-1)、可控硅驱动电路(1-2)、第一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3)、第二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4)和投切信号电路(1-5),可控硅驱动电路(1-2)的输入端、第一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3)的输入端和第二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4)的输入端分别与CPU处理电路(1-1)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可控硅驱动电路(1-2)的2个输出端分别与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G1和单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G2电连接,第一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磁开关K1的线圈KA1的两端电连接,第二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4)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磁开关K2的线圈KA2的两端电连接,投切信号电路(1-5)的输出端与CPU处理电路(1-1)的输入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K1和第二电磁开关K2为继电器或接触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3)包括电阻R6、三极管Q3、二极管D2、第一电源端子L、N和第一继电器J1,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CPU处理电路(1-1)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同时接电源正极,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一端与第一电源端子L电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源端子N分别与第一电磁开关K1的线圈KA1的两端电连接;第二电磁开关驱动电路(1-4)包括电阻R7、三极管Q4、二极管D5、第二电源端子L、N和第二继电器J2,所述电阻R7的一端与CPU处理电路(1-1)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D5的正极以及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的一端电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的另一端同时接电源正极,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一端与第二电源端子L电连接,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源端子N分别与第二电磁开关K2的线圈KA2的两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过零投切的复合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驱动电路(1-2)包括电阻R1、R2、R3、R4、R7,二极管D7、D8,三极管Q1和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器U0;电阻R1的一端与CPU处理电路(1-1)的输出端电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器U0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器U0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电阻R2接电源,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器U0的第一输出端与电阻R3的一端、二极管D7的负极以及单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端G1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正极均与单向可控硅SCR1的阴极电连接,过零触发双硅输出光耦器U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电阻R4同时与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以及单向可控硅SCR2的控制端G2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8的正极同时与单向可控硅SCR2的阴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83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带宽的OFDM发射机和接收机
- 下一篇:一种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的重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