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6807.1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1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均;姚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防盗 电子 钥匙 匹配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偷车已成为现今城市里最常见的犯罪行为之一。汽车数量增多,车辆被盗的数量也逐年上升,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担心车辆被盗,成为困扰每一位汽车用户的难题。
伴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许多汽车上都已经安装了原厂的汽车防盗器,而有些车辆的钥匙上通过增加防盗芯片,随机变开锁密码,从而达到汽车防盗的目的。目前的汽车防盗电子钥匙系统都有一个带ID密码的点火钥匙,ID密码由原厂指定且不能更改,发动机起动时要对ID密码进行识别,确认正确后才能正常起动,否则发动机即使被起动,3秒之后也会自动熄火。这种系统采用内置无线发射芯片的点火钥匙,当位于点火开关周围的发射钥匙线圈接受从点火钥匙发射芯片发出的ID密码信号时,防盗电脑判断其ID密码是否与存储的密码相匹配,如果匹配,发动机才能起动。这种防盗电子钥匙系统防盗效果较好,但是其钥匙中的ID密码匹配相对比较复杂,钥匙丢失或损坏后,重新匹配新的钥匙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耗时较短而且成本较低的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目前重新匹配新的钥匙存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系统,包括扫描仪、数据采集测试仪和汽车OBD系统单元,所述扫描仪与数据采集测试仪连接,用于对汽车的VIN码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VIN码发送给数据采集测试仪;所述数据采集测试仪与汽车OBD系统单元连接,用于对扫描的VIN码进行计算,产生PIN码,并将该PIN码发送给汽车OBD系统单元。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测试仪通过诊断接头与汽车OBD系统单元的汽车诊断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汽车OBD系统单元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和防盗控制器,所述发动机电子控制器通过防盗控制器与防盗钥匙连接,汽车OBD系统单元将PIN码对应写入到防盗钥匙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中。
优选地,所述防盗钥匙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中均存储有转发ID、秘钥和加密算法。
一种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方法,包括:
S1、对汽车的VIN码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VIN码发送给数据采集测试仪;
S2、数据采集测试仪根据VIN码对应计算出PIN码,并将该PIN码发送给汽车OBD系统单元;
S3、汽车OBD系统单元对应向防盗钥匙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中写入PIN码和VIN码,匹配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喷系统和防盗钥匙。
优选地,S1之前包括:将数据采集测试仪通过诊断接头与汽车OBD系统单元的汽车诊断座连接。
优选地,S2之前或在S2之后还包括:
将第一把防盗钥匙插入点火锁内,并转至ON状态。
优选地,S3包括:汽车OBD系统单元对应检测需要写入的相关信息和系统的状态,并检测防盗钥匙状态和电喷系统的状态,然后对应向防盗钥匙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中写入PIN码和VIN码,匹配发动机电子控制器电喷系统和防盗钥匙。
优选地,S3之后包括:
S4、将防盗钥匙转至OFF状态,并开始定时,定时结束后,将防盗钥匙从OFF状态转至ON状态,对该防盗钥匙进行合法性验证。
优选地,S4之后包括:将第二把防盗钥匙插入点火锁内,并转至ON状态,重复上述程序,对第二把防盗钥匙进行匹配及验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汽车防盗电子钥匙匹配系统及方法,通过对汽车VIN码进行扫描,并根据该VIN码计算出PIN码,然后将V1N码及PIN码对应匹配写入到防盗钥匙及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器中,从而实现防盗钥匙密码与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器密码对应匹配。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耗时较短而且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盗钥匙的校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游艇用活动顶棚和气囊
- 下一篇: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