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种肥无效
申请号: | 201210486749.2 | 申请日: | 201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6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马风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风花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种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种肥,属于农作物种肥技术领域,是一种在播种小麦时,与麦种一起施于播种沟内的种肥。
背景技术
目前,促使小麦增产的方法,一般是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期施加不同的肥料或喷洒农药,但是这很难满足小麦苗期营养的需求,同时也不易控制小麦苗期病虫危害的发生。另外,由于小麦苗期管理需施肥、喷药等多道田间操作,所以农民也很难适时掌握。小麦一旦在苗期营养不衣或发生病虫危害,将严重影响小麦苗全苗壮,进而影响小麦的他蘖和成穗。经研究观察发现,只要保证小麦苗期营养需求,防治小麦发生病虫害,就可促使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成穗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小麦播种时,与种子一起施于播种沟内的种肥,将肥料微量元素和农药按比例混合,以增加土壤中营养成份,将发生病虫危害的根源消灭于小麦苗前或苗期,促苗早发,保证苗全苗壮,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小麦成穗率,并减少田间操作次数。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是:根据小麦苗期需肥特点及土壤含养份等状况,按重量百分比,将氯化铵、尿素、磷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铵、硫酸锌、磷酸、硼镁肥及衣剂4号混合配制成小麦种肥。
本发明上述各种原料按其所含主要有效成份的百分比配制时,可以如下范围内选择:氯化铵中氮的含量是2.5%~5.5%,尿素中氮的含量是5%~10.5%,磷酸铵中氮的含量是1%~5%,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2.68%~7.0%,过磷酸钙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3.5%~6.0%,氯化钾中氧化二钾的含量是5%~10.5%,碳酸氢铵中氮的含量是0.5%~3.5%,硫酸锌中锌的含量是0.2%~0.7%,磷酸中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4%~8%,硼镁肥中硼的含量是0.1%~1.0%,镁的含量是0.3%~4.0%,种衣剂4号中的有效成份含量是0.21%~0.70%。
本发明所述各种物质同按其重量百分比配制时,可在如下范围内选择:氯化铵取10kg~18kg,尿素取14kg~21kg,磷铵取5kg~9kg,过磷酸钙取20kg~45kg,氯化钾取7kg~15kg,磷酸氢铵取3kg~7kg,硫酸锌取0.8kg~2kg,磷酸取4kg~10kg,硼镁肥取1.5kg~3kg,种衣剂4号取0.5kg~1.5kg。
由于本发明是根据小麦苗期营养需求而配制,并是与小麦种子一起施于播种沟内的,所以对小麦苗期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小麦苗期病虫害防治有较好的效果。经大田应用和试验考察的结果是:使用本发明的种肥,比对照出苗率增12%,冬前最大分蘖增25.7%,次生根增39.6%,叶面积系数增40%,百株干重增42.8%,亩穗数增2.6万亩,亩产增55.9kg,增产17.8%,对蛴螬、蝼蛄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达97.8%,保苗率达98%,对小麦纹枯病防效达74.1%。本发明具有促苗壮、防病虫害、省工省时、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详述两个效果较好的实施例。
例1:按本发明所述各物质所含主要有效成份的百分比配制的具体配方如下:取氮的含量是3.75%的25%的氯化铵,氮的含量是8.28%的46%的尿素,氮的含量是1.44%、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3.68%的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的含量是4.2%的14%过磷酸钙,氧化钾的含量是7.2%的60%氯化钾,氮的含量是0.85%的17%碳酸氢铵,锌的含量是0.23%的23%硫酸锌,氧化磷的含量是6.8%的85%磷酸,硼的含量是0.1%、镁的含量是0.4%的25%硼镁肥,有效成份含量是0.25%的25%种衣剂4号,其余是填料,将上述物质,按生产工艺要求,配制成小麦种肥。
例2:按本发明所述各物质重量百分比配制的具体配方如下:取25%氯化铵15kg,46%尿素16kg,64%磷酸二铵9kg,14%过磷酸钙29.5kg,60%氯化钾13kg,17%碳酸氢铵4.5kg,23%硫酸锌0.9kg,85%磷酸7.5kg,25%硼镁肥3.5kg,25%种衣剂4号1.1kg,将上述各物质按生产工艺要求混合配制成小麦种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风花,未经马风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7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脂肪酸加氢制备脂肪醇的新工艺
- 下一篇:一种茶叶室内植物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