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6174.4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1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龙;高雷;高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彦龙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8 | 分类号: | A61K36/8888;A61K9/70;A61P19/02;A61P29/00;A61K35/64;A61K35/58;A61K3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杨海霞 |
地址: | 466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寒 膏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痹阻、闭塞,是指风寒湿邪气侵犯人体,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痹阻不通,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痿楚,麻木不仁,沉重以及脏腑功能障碍,气机升降出入阻滞不畅为特点的一类病证,其包括的内容极其广泛。
经文指出风寒湿三种邪气相合混杂侵犯人体,使机体之经络闭阻,营卫之气凝涩,导致痹证的发生,从而说明风寒湿是痹证发生的主要病因。值得注意的是三气杂至,合共犯人,才致痹证,单一的风寒湿邪犯人不一定致痹。
行、痛、著三痹的病因病机。经文从感受风寒湿邪之偏重情况的角度把痹证分为痛痹、行痹、着痹三种。行痹,亦称风痹,是感受的风邪偏胜致的痹证。由于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性,故以疼痛游走无定处为其临床特点。痛痹,亦称寒痹,是因感受的寒邪偏胜侵袭机体而致的痹证。由于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闭塞经络,气血不通,故以疼痛较剧烈,部位固定,遇寒则痛剧为特点。著痹,亦称湿痹,是因感受的湿邪偏胜而致的痹证。由于湿邪重浊粘滞,著而难去,故以肢体关节重著麻木、痛处不移,缠绵难愈为其特点。这说明三痹均是在风寒湿气杂至的基础上某一邪气偏胜而致,提示临床应审证求因,注重从病候探求致病因素中某一邪气偏胜,治疗既要三邪并祛,又要着重祛除其偏胜之邪气。
风寒湿痹一般常导致的病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目前针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药物大多存在治疗效果不突出、不理想,同时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大等缺陷,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该膏药能有效治疗风寒湿痹所引起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等病,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其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芝麻油5―18份、广丹2―6份、地龙0.5―3份、马前子1―4份、白花蛇0.5―3份、乌鞘蛇0.5―3份、全虫0.5―3份、蜈蚣0.5―3份、威灵仙1―4份、僵蚕0.5―3份、生川乌0.5―2份、生草乌0.5―2份、生南星0.5―2份、生半夏0.5―2份、细辛0.5―2份、羌活0.5―2份、独活0.5―2份、寻骨风1―4份、透骨草1―4份、伸筋草1―4份、桑寄生1―4份、白芷1―4份、海风藤1―4份、青风藤1―4份、川椒1―5份、木香1―4份、鹿衔草1―4份、淫羊藿1―3份、白芥子1―3份、五加皮1―3份、木通1―3份、松香1―3份、甘草1―3份。
所述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优选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芝麻油10份、广丹4份、地龙1份、马前子2份、白花蛇1份、乌鞘蛇1份、全虫1份、蜈蚣1份、威灵仙2份、僵蚕1份、生川乌1份、生草乌1份、生南星1份、生半夏1份、细辛1份、羌活1份、独活1份、寻骨风2份、透骨草2份、伸筋草2份、桑寄生2份、白芷2份、海风藤2份、青风藤2份、川椒2份、木香2份、鹿衔草2份、淫羊藿2份、白芥子2份、五加皮2份、木通2份、松香2份、甘草2份。
所述治疗风寒湿痹的膏药可按照本领域常规制膏方法制成膏剂,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炸药:将除广丹之外的原料药粉碎后浸入芝麻油中浸泡3~10天,然后用文火炸至焦枯,滤去药渣;
(2)炼油及收膏:继续熬炼药油,炼至药油滴水成珠为度;然后加入广丹,同时用槐木或桑木棍沿一个方向搅拌使其混匀,熬炼至药膏滴入水中捏作一团至无粘性为止,冷却至室温;
(3)去毒:膏成后,浸入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去毒后置于阴凉处晾干,即得。
用法用量:外用。使用时,将膏药烤化后贴于患处,每帖贴5―7天,三帖为一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彦龙,未经高彦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1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