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86024.3 | 申请日: | 2012-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3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赖金洪;毛占伟;代立昆;唐桂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2.5D触摸屏的透镜基材是玻璃,基材的玻璃包括铝硅酸盐玻璃及钠钙玻璃。透镜采用玻璃表面抛光制成,生产效率低、良率低、成本高,而且传统2.5D透镜装饰层处容易产生断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一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触摸屏,本发明的里一个目的还提供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一种触摸屏,包括透镜、位于透镜上的感应器及位于透镜和感应器之间的FPC,所述透镜包括2.5D镜面、用于承载2.5D镜面的基材及环形设置在基材上的装饰层,所述2.5D镜面靠近基材的一面为平面,所述2.5D镜面背离基材的一面为弧形,所述2.5D镜面为由UV胶固化形成的UV胶层。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位于基材和2.5D镜面之间,所述2.5D镜面的平面一侧覆盖所述装饰层。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与基材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填充有UV胶。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位于基材背离2.5D镜面的一面,所述2.5D镜面形成于所述基材上。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为油墨层,所述油墨层的厚度为6-20微米。
优选地,所述装饰层为真空镀膜层,真空镀膜层的厚度为10纳米至1微米。
优选地,所述基材为透明塑胶板。
优选地,所述基材为PC板。.
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所述2.5D触摸屏如上述的2.5D触摸屏,所述2.5D触摸屏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在基材形成环形的装饰层;
在基材模具成型形成2.5D镜面的UV胶;
通过紫外光照射固化UV胶形成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形的2.5D镜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
UV胶层放置在基材的一面,采用紫外光由基材的另一面照射UV胶层,使得UV胶固化形成2.5D镜面;
UV胶层固化后将装饰层丝印在基材背离UV胶层的基材一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
环形设置的装饰层与基材形成一凹槽,UV胶覆盖装饰层并填充满凹槽;
采用模具成型形成2.5D镜面的UV胶层;
采用紫外光由基材形成2.5D镜面的一侧照射UV胶层将UV胶层固化。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摸屏包括透镜、位于透镜上的感应器及位于透镜和感应器之间的FPC,所述透镜包括2.5D镜面、用于承载2.5D镜面的基材及位于基材和2.5D镜面之间的装饰层,所述2.5D镜面为由UV胶固化形成的UV胶层,需要使用紫外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黏剂,通过采用UV胶固化形成2.5D镜面避免了采用玻璃需要表面抛光带来的生产效率低的不足,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通过采用紫外光照射UV胶固化形成2.5D镜面,操作简单,原料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触摸屏的一种实施例的透镜的制作过程示意图。
其中:2.5D镜面1;感应器2;基材3;装饰层4;UV胶5;2.5D模具6;FPC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传统的2.5D触摸屏的透镜的基材通常采用玻璃,包括铝硅酸盐玻璃及钠钙玻璃,然后通过表面抛光工艺处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触摸屏,包括透镜、位于透镜上的感应器及位于透镜和感应器之间的FPC,所述透镜包括2.5D镜面1、用于承载2.5D镜面1的基材3及环形设置在基材3上的装饰层4,所述2.5D镜面1靠近基材3的一面为平面,所述2.5D镜面1背离基材3的一面为弧形,所述2.5D镜面1为由UV胶5固化形成的UV胶层,UV胶5即为通过所说的紫外光固化胶,需要使用紫外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黏剂,通过采用UV胶5固化形成2.5D镜面11避免了采用玻璃需要表面抛光带来的生产效率低的不足。
本文中提到的2.5D镜面1是在2D屏幕的基础上增加弧形镜面形成的,2.5D镜面1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形面,弧形面的弧度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本技术方案中针对2.5D镜面1的材料进行改进,克服生产率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486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空间弯曲柔性关节
- 下一篇:用集成电路控制器的镍铬合金材质炉丝弯曲工艺